原州市(朝鮮語:원주시/原州市 Wonju si */?)是位於韩国江原道西南部的一座城市,面積867.63平方公里,2021年1月時總人口數是354,664[1]。該市與江陵市是江原道地名當中「江」与「原」兩字的來源。原州市下轄1個邑、8個面和16個洞。其東面是寧越郡,西面與京畿道驪州市和楊平郡接壤;北面是橫城郡,南接忠清北道忠州市與堤川市。原州市是嶺西地方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江原道中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歷史
原州地區在三韓時期是屬於馬韓的領土。公元4世紀,百濟吞并馬韓,原州地區也進入了百濟的控制範圍,并在469年被命名爲平原郡。公元678年,百濟被新羅所滅,文武王將全國劃分為9州5小京,原州被重新命名爲北原小京,757年又被改稱北原京。940年,高麗王朝與新羅合并后,北原京被廢止,更名爲原州,屬當時的忠原道。1308年,該地升格為原州牧,成爲區域的行政中心。朝鮮王朝成立後,以江陵市的“江”與原州市的“原”命名了原江陵道和交州道合并的新區域,稱江原道,監營設在原州,自此原州成爲江原道的行政及政治文化中心。1896年,朝鮮政府施行13道1牧7府331郡制度后,江原道監營被移至春川。1938年,原屬原州郡的本部面被升格為原州邑。1955年,原州郡的部分與原州邑合并升格為原州市,原來原州郡的部分區域改稱原城郡。1995年,改稱原州郡的原原城郡與原州市合并,基本形成了如今的原州市。[2]
地理
原州市位於江原道西南部,西鄰京畿道驪州市與楊平郡,南接忠清北道忠州市與堤川市。太白山脈從城市的東南穿過,漢江的支流蟾江之支流原州川在原州西部形成了河流衝積平地,沿岸有著發達的砂礫層,這使得原州境内的地帶大部分屬於花崗岩地質。太白山脈向西南方向延展的一支在原州境内形成了東面較西面平緩的車嶺山脈。以原州境内最高峰雉岳山飛蘆峰(1288米)為中心,自南向北分佈著香炉峰(1043米)、梅花山(1084米)、三峰(1073米)等多座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山[3]。
原州市(1981年至2010年,歷史數據統計區間為1971年至今)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13.9 (57.0)
|
21.1 (70.0)
|
24.5 (76.1)
|
33.2 (91.8)
|
34.1 (93.4)
|
35.3 (95.5)
|
38.0 (100.4)
|
38.8 (101.8)
|
34.2 (93.6)
|
28.5 (83.3)
|
25.5 (77.9)
|
16.5 (61.7)
|
38.8 (101.8)
|
平均高温 °C(°F)
|
1.7 (35.1)
|
5.0 (41.0)
|
11.1 (52.0)
|
19.0 (66.2)
|
23.9 (75.0)
|
27.6 (81.7)
|
29.3 (84.7)
|
30.0 (86.0)
|
25.7 (78.3)
|
19.8 (67.6)
|
11.5 (52.7)
|
4.4 (39.9)
|
17.4 (63.3)
|
日均气温 °C(°F)
|
−4.3 (24.3)
|
−1.2 (29.8)
|
4.7 (40.5)
|
11.8 (53.2)
|
17.3 (63.1)
|
21.8 (71.2)
|
24.6 (76.3)
|
24.8 (76.6)
|
19.5 (67.1)
|
12.6 (54.7)
|
5.2 (41.4)
|
−1.4 (29.5)
|
11.3 (52.3)
|
平均低温 °C(°F)
|
−9.5 (14.9)
|
−6.6 (20.1)
|
−1.1 (30.0)
|
4.8 (40.6)
|
11.1 (52.0)
|
16.5 (61.7)
|
20.8 (69.4)
|
20.9 (69.6)
|
14.7 (58.5)
|
6.9 (44.4)
|
0.0 (32.0)
|
−6.2 (20.8)
|
6.0 (42.8)
|
历史最低温 °C(°F)
|
−27.6 (−17.7)
|
−23.7 (−10.7)
|
−13.8 (7.2)
|
−6.7 (19.9)
|
0.9 (33.6)
|
5.5 (41.9)
|
11.5 (52.7)
|
9.8 (49.6)
|
2.0 (35.6)
|
−6.9 (19.6)
|
−15.1 (4.8)
|
−26.8 (−16.2)
|
−27.6 (−17.7)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22.0 (0.87)
|
26.3 (1.04)
|
51.6 (2.03)
|
66.7 (2.63)
|
93.5 (3.68)
|
140.1 (5.52)
|
362.2 (14.26)
|
290.1 (11.42)
|
173.4 (6.83)
|
50.1 (1.97)
|
43.5 (1.71)
|
24.1 (0.95)
|
1,343.6 (52.90)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7.4
|
7.0
|
9.2
|
8.1
|
8.9
|
10.4
|
16.6
|
14.8
|
9.0
|
6.1
|
8.1
|
8.0
|
113.6
|
平均降雪天数
|
8.2
|
6.6
|
3.9
|
0.2
|
0.0
|
0.0
|
0.0
|
0.0
|
0.0
|
0.1
|
2.0
|
6.2
|
27.1
|
平均相對濕度(%)
|
66.9
|
64.2
|
61.6
|
58.4
|
64.1
|
70.3
|
78.5
|
78.1
|
76.0
|
73.2
|
70.9
|
69.2
|
69.3
|
月均日照時數
|
162.4
|
165.1
|
189.3
|
213.0
|
221.0
|
194.1
|
146.8
|
169.4
|
174.7
|
186.9
|
149.0
|
153.0
|
2,124.6
|
可照百分比
|
52.8
|
54.1
|
51.1
|
54.0
|
50.3
|
44.1
|
32.8
|
40.2
|
46.8
|
53.6
|
48.7
|
51.2
|
47.7
|
数据来源:韓國氣象廳[4][5][6](可照百分比和降雪日數)[7]
|
行政區劃
原州市下轄1邑8面16洞,在韓國國會議員選舉中占有原州甲和原州乙兩個選區。原州市内的丹邱洞和盤古觀雪洞佔據了全市約25%的人口,也是原州市人口增長較快的區域;這兩洞與附近的茂實洞和丹溪洞,以及建設企業都市計劃中,事實上成爲新市中心部分的地正面組成了原州市的新中心,原州人口的約一半居住於此區域。剩餘的農村和近郊地區人口則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1]。
行政區劃 |
戶數 |
人口 |
面積 |
地圖
|
文幕邑 |
8,511 |
17,684 |
104.34 |
|
所草面 |
4,398 |
8,626 |
103.08
|
好楮面 |
1,908 |
3,731 |
76.97
|
地正面 |
11,389 |
28,135 |
89.70
|
富論面 |
1,250 |
2,251 |
82.67
|
貴來面 |
1,205 |
2,182 |
76.55
|
興業面 |
4,709 |
8,619 |
59.59
|
板富面 |
3,680 |
7,267 |
67.72
|
神林面 |
2,005 |
3,579 |
127.41
|
中央洞 |
1,783 |
2,760 |
1.90
|
園仁洞 |
2,722 |
5,169 |
0.48
|
開運洞 |
5,691 |
12,768 |
1.05 |
|
明倫1洞 |
3,797 |
8,640 |
0.92
|
明倫2洞 |
7,489 |
15,625 |
0.94
|
丹邱洞 |
19,114 |
44,084 |
3.91
|
一山洞 |
4,477 |
8,663 |
0.80
|
鶴城洞 |
2,511 |
4,836 |
0.73
|
丹溪洞 |
12,822 |
28,650 |
4.16
|
牛山洞 |
6,461 |
13,677 |
7.40
|
台壯1洞 |
4,597 |
10,136 |
3.04
|
台壯2洞 |
11,178 |
24,955 |
8.94
|
鳳山洞 |
3.864 |
8,202 |
7.26
|
杏邱洞 |
3,053 |
7,645 |
13.44
|
茂實洞 |
13,811 |
32,697 |
8.59
|
盤谷觀雪洞 |
18,198 |
44,083 |
21.00
|
原州市 |
160,623 |
357,728 |
872.56 |
|
经济
原州市的農業用地佔全市用地的16%。其耕地的一半被用於種植水稻,其餘用地也用於生產其他穀物、花生、馬鈴薯等作物,同時也有梨子、桃子、蘋果等水果出產[8]。2018年,原州市共有農戶7,625戶,勞動人口18,540人。在2013至2018年間,原州市的農業人口下降了12%[9]。
原州市現有4個總面積1.56平方公里的綜合工業產業園區以及一個占地1.65平方公里的醫療器械產業園區。2014年市内共有各類企業1,024家,其中大部分從事汽車零部件及醫療器械產業。原州市是韓國唯一的同時擁有創新城市和企業城市兩個名號的城市。此外,原州市也是當地重要的貨品倉儲與集散活動中心,市内的原州國内傳統市場是韓國兩大傳統市場之一,每月的2日與7日都會舉行大型的集市活動[8]。
交通
原州市内有三條高速公路通過,分別是嶺東高速公路、廣州原州高速公路和中央高速公路。原州是韓國的鐵路樞紐之一,乘客可從境内的原州和西原州站搭乘中央線前往首爾和慶州。此外,西原州站也是京江線原州至江陵段的起始站,在原州境内還可從萬鍾站搭乘該列車。連結驪州站和西原州的京江線驪州至原州段正在建造,預計于2023年建成通車,届時乘客可乘車前往城南市[10]。
原州市内沒有民用機場,只有在所草面有一個軍用機場。原州機場位於北面的橫城郡,每周有兩個航班飛往釜山與濟州島[8]。
文化教育及媒体
原州市東南部有車嶺山脈穿過,這裏也被韓國指定爲雉岳山國立公園。公園内有諸多景點及宗教場所,如鸰原山城、龜龍寺、上院寺等[8]。鸰原山城是韩国国家指定史迹,市内的其他指定史迹还有原州居顿寺址、江原监营和法泉寺址[11]。原州市加入了WTO的“健康城市”计划,每年10月都会举办原州国际徒步大赛,每次的参赛者大约有四万人[8]。原州市拥有一支KBL球队,即原州DB新世代。该队是从1997年开始加入KBL联盟并将主场设在原州市的[12]。
原州境内有一所国立大学,即1947年创办的江陵原州大学。此外还有五所私立大学或私立专科大学,分别是京东大学原州校区、主要研究康复与健康医学的延世大学未来校区、主要研究工程科學的漢拏大學、研究传统韩国医药的尚志大學和主要研究计算机科学的专门大学尚志岭西大学[8]。
原州市内的放送局有原州文化广播(原州MBC)、隶属于TBN的江原交通放送局、属于LG HelloVision旗下的岭西放送局和G1旗下的岭西放送本部。
歷屆市長
以下列出原州市建市以來各屆市長[13]:
原州市历任市长
|
選任方式
|
屆次
|
姓名
|
任期
|
備註
|
民選
|
1屆
|
吳亨善
|
오형선
|
1955年9月1日─1960年5月23日
|
|
2屆
|
元寅植
|
원인식
|
1960年5月24日─1961年5月23日
|
|
國家重建 最高會議任命
|
3屆
|
朴柱根
|
박주근
|
1961年5月24日─1961年7月7日
|
陸軍上校[14]
|
4屆
|
朴魯榮
|
박노영
|
1961年7月8日─1963年1月25日
|
陸軍中校[15]
|
總統任命
|
5屆
|
韓東錫
|
한동석
|
1963年1月26日─1964年11月17日
|
|
6屆
|
田英春
|
전영춘
|
1964年11月18日─1966年6月7日
|
|
7屆
|
金乘祐
|
김승우
|
1966年6月8日─1966年9月23日
|
|
8屆
|
李東晉
|
이동진
|
1966年9月24日─1967年12月1日
|
|
9屆
|
朴建周
|
박건주
|
1967年12月2日─1969年7月21日
|
|
10屆
|
金龍雲
|
김용운
|
1969年7月22日─1972年4月14日
|
|
11屆
|
崔文圭
|
최문규
|
1972年4月15日─1973年8月4日
|
|
12屆
|
金榮珍
|
김영진
|
1973年8月5日─1974年8月28日
|
|
13屆
|
鄭箕勳
|
정기훈
|
1974年8月29日─1977年2月14日
|
|
14屆
|
李昌石
|
이창석
|
1977年2月15日─1980年7月9日
|
|
15屆
|
元珞喜
|
원낙희
|
1980年8月1日─1981年12月21日
|
|
16屆
|
成耆昉
|
성기방
|
1981年12月22日─1983年5月9日
|
|
17屆
|
朴珍遠
|
박진원
|
1983年5月10日─1986年3月8日
|
|
18屆
|
趙誠雲
|
조성운
|
1986年3月9日─1988年12月31日
|
|
19屆
|
金在容
|
김재영
|
1989年1月1日─1989年12月26日
|
|
20屆
|
朴桓周
|
박환주
|
1989年12月27日─1993年3月28日
|
|
21屆
|
韓尚澈
|
한상철
|
1993年3月28日─1994年1月2日
|
|
22屆
|
金光容
|
김광용
|
1994年1月3日─1994年7月5日
|
|
23屆
|
金大宗
|
김대종
|
1994年7月6日─1995年3月29日
|
|
24屆
|
鄭鎬敦
|
정호돈
|
1995年3月29日─1995年6月30日
|
|
民選
|
民選1屆
|
金起烈
|
김기열
|
1995年7月1日─1998年6月30日
|
|
民選2屆
|
韓尚澈
|
한상철
|
1998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
|
|
民選3屆
|
金起烈
|
김기열
|
2002年7月1日─2006年6月30日
|
|
民選4屆
|
金起烈
|
김기열
|
2006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
|
|
民選5屆
|
元昌默
|
원창묵
|
2010年7月1日─2014年7月1日
|
|
民選6屆
|
元昌默
|
원창묵
|
2014年7月1日─2018年7月1日
|
|
民選7屆
|
元昌默
|
원창묵
|
2018年7月1日─
|
|
友好城市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