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 中的醫學内容
仅供参考 ,並
不能 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
反應性關節炎 (英語:Reactive arthritis ),历史上曾稱為萊特氏症候群 (英語:Reiter's syndrome ),是一種發炎 性關節病變 [ 1] ,是一種無菌性的關節炎 。身體某個部位接觸細菌 、披衣菌 等微生物 ,產生尿道炎 或腸胃炎 等感染後,才誘發關節產生後續的交叉反應,關節炎 發作時關節內卻培養不到該種微生物[ 2] 。患者出現症狀時,「誘發」疾病的感染通常已經痊愈,在那些慢性關節炎患者,感染通常都已緩解,因此難以確定最初的病因。
反应性关节炎(ReA)是一种继发于某些特定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后出现的急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此類疾病過去被稱為萊特氏症候群 、萊特氏病 或萊特氏關節炎 。現建議以反應性關節炎 取代前者,因為漢斯·康拉德·朱利葉斯·萊特 (Hans Conrad Julius Reiter)並非第一個描述此症候群的人,他對致病機轉的推論錯誤,且身為納粹 的一份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 (Buchenwald concentration camp)犯了戰爭罪。
關節炎常伴隨其它典型症狀,表現包括以下三聯症:大關節的關節炎 、結膜炎或葡萄膜炎 等形式的眼睛發炎、男性的尿道炎 或女性的宮頸炎 。在性接觸或腸道感染後,若只有關節炎單獨出現也稱為反應性關節炎。患者還可能出現粘膜皮膚病變,包括類似乾癬 的皮膚問題,如:環狀龜頭炎 (circinate balanitis)和膿溢性皮膚角化病 (keratoderma blennorrhagicum)。跟腱處可能出現著骨點炎 ,造成足跟疼痛[ 3] 。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全部的症狀。
臨床上出現關節炎 的關節數通常少於五個(寡關節炎 ),通常包括膝 關節或薦腸關節 。關節炎可能具「累加性」(除了主要受影響的關節外,後續可以有更多發炎的關節累加發生)或「遊走性」(一開始發炎的部位好轉後,在另一部位出現新的關節炎)[ 4] [ 5] 。
反應性關節炎是一種類風濕因子血清檢驗陰性 ,與 HLA-B27 有關的關節炎[ 6] ,通常是由泌尿生殖道或胃腸道感染 引起。最常見的誘因是腸道感染(包括:沙門氏菌屬 、志賀氏菌屬 或彎曲菌屬 )和性接觸傳染(砂眼衣原體 )[ 7] 。然而,A型鏈球菌感染 後也可能發生關節炎[ 8] [ 9] 和其它症狀,但這種症候群特稱為風溼熱 。
疾病好發於 20 至 40 歲間,男性比女性普遍,白人比黑人多。這是由於白人具有 HLA-B27 基因的比率較高[ 10] [ 11] 。它能以流行病的形式發生。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患者發生反應性關節炎的風險較高。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多數患者被關注的重點在關節炎、尿道炎和結膜炎(通常合併其他皮膚粘膜病變)等三聯症上,在當時也被稱為菲辛格·勒羅伊·萊特(Fiessinger-Leroy-Reiter)症候群 [ 12] 。
症狀和體徵
膿溢性皮膚角化病 ,反應性關節炎 患者的足底。
因為常見症狀會影響到眼睛、泌尿系統及手腳,有個反應性關節炎的臨床記憶術 口訣:「看不見,不能尿,不能爬樹」[ 13] 。
經典的三聯症包括:
前驅感染
症狀通常在疾病發作事件(腸道 或尿道 感染)的症狀開始後的 1-3 週內出現,但也範圍可能在 4 到 35 天之間不等。
此症候群的經典表現始於泌尿道症狀,如:尿道炎 造成的排尿時灼痛(排尿疼痛 )或排尿次數增加(頻尿)。其他可能出現的泌尿生殖系統問題,如:男性的前列腺炎 和女性的宮頸炎 、輸卵管炎 和/或陰道炎 。
關節炎
在前驅感染發生後數天至數周內出現,常為急性發作,多為非對稱性寡關節炎 。
以下肢大關節為主大關節,如:膝 關節出現單關節炎 ,造成關節的疼痛 和腫脹 。有時會出現指間關節的非對稱性關節炎 ,但通常不會侵犯手部及腕部的小關節。也可能是影響脊椎關節或薦腸骨關節(骶髂關節)的中軸關節炎。
患者可能有著骨點炎 造成足跟痛的跟腱炎或足底筋膜炎 ;約有 20 至 40% 男性患者合併環狀龜頭炎 (balanitis circinata 或 circinate balanitis),這是一種陰莖上的皮膚病變。
著骨點炎
關節外表現
眼睛症狀(輕度雙眼結膜炎)出現在大約 50% 泌尿生殖系統型反應性關節炎的男性患者中,及大約 75% 的腸道型反應性關節炎的男性患者。結膜炎 、角膜炎 和葡萄膜炎 能使眼睛發紅、眼痛和刺激感或視力模糊。眼睛症狀通常發生在疾病早期,且症狀可能會來去去。
一小部分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腳掌上形成了小型硬結節 ,稱為膿溢性皮膚角化病 ,此病變較少出現在手掌或其他部位。在經典三聯症沒出現時,看到膿溢性皮膚角化病 ,就視同診斷反應性關節炎。皮下結節也是此疾病的特徵。
皮膚粘膜病變:常見變化包括反覆發生的口腔潰瘍。某些患者的潰瘍是沒有痛感,因此患者並不會發現。此外,患者口腔 中出現反覆口腔潰瘍 、地圖舌 和遊走性口腔炎 的盛行率高於普通人群[ 14] 。
泌尿生殖系統:環狀 龜頭炎 、膀胱炎 及攝護腺炎 (排尿疼痛 或不順)等,女性患者可能會有子宮頸炎 及輸卵管炎 。
部分患者會出現嚴重的胃腸道問題,類似克隆氏症 。
約有 10% 的反應性關節炎患者,特別是那些病程較長的,將會出現心臟病症,包括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和心包炎 。反應性關節炎也可能是其它關節疾病的的先兆,如:僵直性脊椎炎 。
全身症狀:發燒 、疲勞無力、體重減輕
原因
參見:與皮膚疾病相關的人類白細胞抗原等位基因清單
反應性關節炎與第六對染色體上的 HLA-B27 (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 B27 型)基因有關,且出現著骨點炎 是基本病理變化[ 15] 並由前驅感染 誘發。美國最常見的前驅感染是生殖道的砂眼衣原體 (Chlamydia trachomatis )感染。全球範圍內,其它已知會引起反應性關節炎的其他細菌感染中,最常見的包括解脲尿漿菌 (Ureaplasma urealyticum )、沙門氏菌屬 、志賀氏菌屬 、耶爾辛氏菌屬 和彎曲菌屬 [ 16] 。
食物中毒 或消化道 感染爆發後,也可能造成後續的反應性關節炎(上述細菌的最後四個菌屬 都是腸道菌)[ 17] 。腹瀉後引起反應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病原是志賀氏菌(Shigella )。尿道炎後引起反應性關節炎的最常見病原是沙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tis )。尿漿菌(Ureaplasma )和黴漿菌(mycoplasma )引起的反應性關節炎較罕見。有一些間接證據顯示其它病原體可能也會誘發疾病,但細節尚不清楚[ 17] 。
反應性關節炎通常在已知感染後 1-3 週左右發生。感染病原體與宿主免疫反應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尚不清楚。關節液病原體(感染)培養為陰性,代表關節內沒有活的病原體存在,因此反應性關節炎的病因有兩個可能推論:細菌抗原與關節內組織,可能因組成或結構相近而產生交叉反應,引請後續的自體免疫反應;或是細菌的抗原以某種方式沉積在關節中,免疫系統針對細菌抗原產生後續的免疫反應。
診斷
臨床症狀很少,但臨床表現主要是一個或多個關節的關節炎,造成患處疼痛、腫脹、發紅和發熱。
在尿道 ,子宮頸 和咽喉 進行擦抹試驗培養 可能的病原體。還可以進行尿液 和糞便 樣本或是由關節穿刺術 取得的關節液培養。
雖然,C反應蛋白 和紅血球沉降率 的是沒有特異性的檢驗,但兩者可用來確認診斷。同時能進 HLA-B27 基因的血液檢驗,約有 75% 的反應性關節炎患者具有這個基因。
診斷標準
儘管沒有確定診斷反應性關節炎的明確標準,美國風濕病學會 已出版靈敏度和特異度 指引[ 18] 。
典型反應性關節炎,不同標準間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診斷方法
靈敏度
特異度
1. 關節炎發作 1 個月以上合併尿道炎和/或宮頸炎
84.3%
98.2%
2. 關節炎發作 1 個月以上合併尿道炎或宮頸炎或雙側結膜炎
85.5%
96.4%
3. 關節炎發作、結膜炎、尿道炎
50.6%
98.8%
4. 關節炎發作 1 個月以上、結膜炎和尿道炎
48.2%
98.8%
治療
治療的首要目標在識別並根除潛在(如果仍然存在的)感染源,並在需要時適當使用抗生素 。此外,則是針對每個各別症狀或問題對症處理。非特異性尿道炎 可以短天期四環黴素 治療。發炎或其它疼痛症狀可以使用鎮痛藥 ,特別是非類固醇抗炎藥 。其他治療無效且合併嚴重反應性症狀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類固醇 、柳氮磺胺吡啶 (sulfasalazine)和其它免疫抑制劑 。局部皮質類固醇 有助於治療虹膜炎 。
預後
反應性關節炎的病程可能會自然痊癒、經常反復發作、慢性或進行性的關節破壞。大多數患者的嚴重症狀持續數周至六個月。其中 15 至 50% 患者的關節炎會反覆發作。慢性關節炎或薦腸關節炎 患者占其中的 15-30%。延續多年的反覆發作很常見,最終病情有時會轉變為慢性且破壞關節的關節炎 、心血管疾病 、類澱粉沈積症 、僵直性脊椎炎 、IgA 腎病變 、心臟傳導異常或主動脈炎 合併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19] 。然而,大多數反應性關節炎患者的預期壽命 與一般人相近,且適度調整生活以保護受影響的器官,尚能維持接近正常的生活方式。
流行病學
由於女性的診斷可能被低估,反應性關節炎正確發生率難以估計。以下數個已完成的研究可供參考。在西元 1988 至 1990 年之間的挪威 ,衣原體引起的反應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 563.3 人,而腸道菌群 引起的則為每10萬人中 5 人[ 20] 。西元 1978 年芬蘭 ,反應性關節炎的年發生率為每10萬人 5835.7 人[ 21] 。
歷史
反應性關節炎患者若同時出現眼睛和泌尿生殖系統症狀的三聯症時,常被冠名 而被稱為「萊特氏症候群」。德國 醫師漢斯·康拉德·朱利葉斯·萊特 (Hans Conrad Julius Reiter),同時也是納粹黨的領導之一,在發表的文獻中描述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期間(1916年)治療的一位騎兵 軍官 ,患者在痢疾 後,隨即出現關節炎 、尿道炎 和結膜炎 。萊特允許對集中營的受害者進行實驗,綜合其它原因目前已不建議使用「萊特氏症候群」[ 22] ,宜正名為「反應性關節炎」。
許多醫師建議不應為此病症冠上他的名字,因此使用他的名字的數量日益減少[ 22] 。萊特醫師任職於納粹黨,特別是他參與布痕瓦爾德集中營 內強迫受害者進行不人道的人體實驗,為此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結束時被補,並在紐倫堡審判 中被判戰爭罪 。這個罪證足以掩蓋他的醫學成就。此外,他並不是第一個描敘關節炎和其他症狀關聯的醫師,在19世紀,已有醫師描述反應性關節炎的三聯症,且過去曾用「尿道炎性關節炎(arthritis urethritica)」、「性病性關節炎(venereal arthritis)」和「腸炎性多關節炎(polyarteritis enterica)」等名字為此疾病命名過[ 23] 。
著名患者
參見
參考文獻
^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active Arthritis . [January 24,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15).
^ Mayo Staff. Reactive Arthritis (Reiter's Syndrome) . Mayo Clinic. March 5, 2011 [May 16, 201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1-02).
^ H. Hunter Handsfield. Color atlas and synopsi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Volume 236 .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1: 148. ISBN 978-0-07-026033-7 .
^ Primer on the Rheumatic Diseases, By John H. Klippel, page 218
^ Rheumatology in Practice, By J. A. Pereira da Silva, Anthony D. Woolf page 5.9
^ Ruddy, Shaun. Kelley'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 6th Ed. W. B. Saunders . 2001: 1055–1064. ISBN 978-0-7216-9033-9 .
^ Siala, Mariam; et al. Analysis of bacterial DNA in synovial tissue of Tunisian patients with reactive and 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 by broad-range PCR, cloning and sequencing .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BioMed Central). 2008, 10 (2): R40. PMC 2453759 . PMID 18412942 . doi:10.1186/ar2398 .
^ Infectious Diseases Immunization Committee. Poststreptococcal arthritis .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995, 6 (3): 133–135. PMC 3327910 . PMID 22514384 . doi:10.1155/1995/470341 .
^ Reactive Arthritis . www.rheumatology.org. [2019-09-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1-26).
^ Sampaio-Barros PD, Bortoluzzo AB, Conde RA, Costallat LT, Samara AM, Bértolo MB. 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itis: a longterm followup . 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June 2010, 37 (6): 1195–1199. PMID 20436080 . doi:10.3899/jrheum.090625 .
^ Geirsson AJ, Eyjolfsdottir H, Bjornsdottir G, Kristjansson K, Gudbjornsson B.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n Iceland – a nationwide study.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heumatology. May 2010, 28 (3): 333–40. PMID 20406616 .
^ Harrison's Rheumatology, Second Edition [Anthony Fauci, Carol Langford], Ch.9 THE SPONDYLOARTHRITIDES, Reactive Arthritis, page.134
^ Mark A. Marinella. Recognizing Clinical Patterns: Clues to a Timely Diagnosis . Hanley & Belfus. 1 September 2001: 44 [2019-12-29 ] . ISBN 978-1-56053-485-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6-27).
^ Zadik Y, Drucker S, Pallmon S. Migratory stomatitis (ectopic geographic tongue) on the floor of the mouth. J Am Acad Dermatol. Aug 2011, 65 (2): 459–60. PMID 21763590 . doi:10.1016/j.jaad.2010.04.016 .
^ Kataria, RK; Brent LH. Spondyloarthropathies .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June 2004, 69 (12): 2853–2860 [2019-12-30 ] . PMID 1522265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07-09).
^ Hill Gaston JS, Lillicrap MS. Arthritis associated with enteric infection. Best Pract Ice &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03, 17 (2): 219–239. PMID 12787523 . doi:10.1016/S1521-6942(02)00104-3 .
^ 17.0 17.1 Paget, Stephen. Manual of Rheumatology and Outpatient Orthopedic Disorders: Diagnosis and Therapy 4th.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0: chapter 36. ISBN 978-0-7817-1576-8 .
^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 [May 16, 201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1-04-29).
^ eMedicine/Medscape. Reactive Arthritis . Jan 5, 2010 [May 16, 201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2-28).
^ Kvien, T.; Glennas, A.; Melby, K.; Granfors, K; et al. Reactive arthritis: Incidence, triggering agents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 1994, 21 (1): 115–22. PMID 8151565 .
^ Isomäki, H.; Raunio, J.; von Essen, R.; Hämeenkorpi, R. Incidence of rheumatic diseases in Finland.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1979, 7 (3): 188–192. PMID 310157 . doi:10.3109/03009747809095652 .
^ 22.0 22.1 Bachmeyer, C; Halioua, B. "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Wegener's)" for "Wegener granulomatosis": dermatology journals should also adopt the alternative name . JAMA Dermatology. May 2013, 149 (5): 526–7. PMID 23677076 . doi:10.1001/jamadermatol.2013.2060 .
^ Wallace, D. J.; Weisman, M. Should a war criminal be rewarded with eponymous distinction? The double life of Hans Reiter (1881–1969). Journal of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00, 6 (1): 49–54. PMID 19078450 . doi:10.1097/00124743-200002000-00009 .
^ Cause of the death of Columbus (in Spanish) . Eluniversal.com.mx. [29 July 200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9-24).
^ (P. J. Gallagher)Kelly, Fiach. Comedian reveals how he tracked birth parents to solve family health mystery . Irish Independent. 4 January 2008 [4 January 200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0-20).
^ Lisa Gray. Murray targets Christmas as date for Rangers return . The Independent. Nov 29, 2006 [2019-12-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2-22).
^ Silverchair frontman's dramatic fight-back from crippling illness – smh.com.au . www.smh.com.au. December 2002 [2016-07-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9-11).
^ Daniel Taylor. Second footballer reveals abuse by serial paedophile Barry Bennell . The Guardian. Nov 22, 2016 [2019-12-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1-2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