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槃特(梵語:Śuddhipanthaka或Kṣudrapanthaka;巴利語:Cūḷapanthaka),增一阿含經譯朱利槃特,大毘婆沙論及有部毘奈耶譯小路,善見律毘婆沙譯周羅般陀,十誦律及法句譬喻經譯般特,其他典籍或譯周利槃陀伽,周利槃特迦,周梨槃陀迦。以一掃帚得道而聞名,有一兄長,名為摩訶槃特(巴利語:Mahāpanthaka)。[1]
原始佛教經典記載
- 周利槃特及摩訶槃特資質不同,前者愚鈍,後者聰慧。周利槃特因不能背誦戒律,而被兄長威脅退出僧團。釋迦牟尼佛知道後,派遣周利槃特作打掃工作。數日後,周利槃特以掃帚證得阿羅漢果。[2][3]
- 滿呼王子一次邀請佛陀及其弟子到羅閱城接受供養,然而王子因曾聽聞朱利槃特不能與外道議論,因而王子拒絕朱利槃特到訪。最後,朱利槃特以神通化作五百名比丘,得到滿呼王子信服。[4]
大乘佛教經典記載
《楞嚴經·卷五·周利槃特伽鼻根圓通章》
“
|
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
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
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返息循空,斯為第一。」
|
”
|
外部連接
-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ūlapanthaka Thera
- ^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六》:
「爾時佛為四眾說法,爾時摩訶般陀,即往佛所聽說法,既聞法已心樂出家,還家共弟籌量:『我今欲出家,以家事付汝。』弟聞兄語心中懊惱,白兄言:『我今孤露無所依憑,兄今捨我出家,我云何得活?』其弟如是三請,兄心堅固無有退轉,以家事付弟即便出家,出家不久即得羅漢。其弟久後心自念言:『我兄捨家業與我,如人嘔吐無異,我云何受而生貪著?』以厭世故,即往兄所求欲出家。兄即度令出家,教其一偈,四月不得忘前失後,兄摩訶般陀心自念言:『此人於佛法無緣,當遣還家。』即語周羅般陀言:『汝今鈍根。』即牽袈裟驅令出門,於門外啼哭不欲還家。...「周羅般陀遙聞此偈,即得阿羅漢果。」
- ^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尊者周利槃陀伽的故事(尊者的足跡-南傳法句經的故事)
- ^ 《增壹阿含經·第四十卷》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是時,滿呼王子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滿呼王子白世尊言:「我曾聞:『朱利槃特比丘與盧迦延梵志共論,然此比丘不能答對。』我又曾聞:『如來弟子眾中,諸根闇鈍無有慧明,無出此比丘上者。如來優婆塞中在居家者,迦毘羅衛城中瞿曇釋種,諸根闇鈍,情意閉塞。』」
佛告王子曰:「朱利槃特比丘有神足之力,得上人之法,不習世間談論之宜。又王子當知,此比丘者極有妙義。」
是時,滿呼王子白世尊言:「佛所說雖爾,然我意中猶生此念:『云何有大神力,而不能與彼外道異學而共論議?』我今請佛及比丘僧,唯除朱利槃特一人。」
是時,世尊默然受請。是時,王子已見世尊受請已,即從座起,頭面禮世尊足,右遶三匝,便退而去。即其夜辦種種甘饌、飲食,敷好坐具,而白:「時到,今正是時。」
爾時,世尊以鉢使朱利槃特比丘捉在後住,將諸比丘眾,前後圍遶,入羅閱城,至彼王子所,各次第坐。爾時,王子白世尊言:「唯願如來手授我鉢,我今躬欲自飯如來。」
佛告王子曰:「今鉢在朱利槃特比丘所,竟不持來。」
王子白佛言:「願世尊遣一比丘往取鉢來。」
佛告王子:「汝今自往取如來鉢來。」
爾時,朱利槃特比丘化作五百華樹,其樹下皆有朱利槃特比丘坐。
爾時,王子聞佛教已,往取鉢。遙見五百樹下,皆有朱利槃特比丘於樹下坐禪,繫念在前,無有分散。見已,便作是念:「何者是朱利槃特比丘?」是滿呼王子即還來世尊所,而白佛言:「往彼園中,均是朱利槃特比丘。不知何者是朱利槃特比丘?」
佛告王子曰:「還至園中,最在中央住,而彈指作是說:『其實是朱利槃特比丘者,唯願從座起!』」
是時,滿呼王子受教已,復至園中,在中央立,而作是說:「其實是朱利槃特比丘者,便從座起。」
王子作是語已。其餘五百化比丘自然消滅,唯有一朱利槃特比丘在。是時,滿呼王子共朱利槃特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滿呼王子白佛言:「唯願世尊!今自悔責,不信如來言教:『此比丘有神足大威力。』」
佛告王子曰:「聽汝懺悔!如來所說終無有二。又此世間有九種人周旋往來。云何為九?一者豫知人情,二者聞已便知,三者觀相然後乃知,四者觀察義理然後乃知,五者知味然後乃知,六者知義、知味然後乃知,七者不知義、不知味,八者學於思惟神足之力,九者所受義尠。是謂,王子!九種之人出現世間。如是,王子!彼觀相之人,於八人中最為第一,無過是者。今此朱利槃特比丘習於神足,不學餘法,此比丘恒以神足與人說法。我今阿難比丘觀相便知,豫知人情,知如來須是、不用是,亦知如來應當說是、離是,皆令分明,如今無有出阿難比丘上者,博覽諸經義,靡不周遍。又此朱利槃特比丘能化一形作若干形,復還合為一。此比丘後日當於虛空中取滅度。吾更不見餘人取滅度,如阿難比丘、朱利槃特比丘之比也。」
是時,佛復告諸比丘曰:「我聲聞中第一比丘,變化身形,能大能小,無有如朱利槃特比丘之比。」
是時,滿呼王子手自斟酌,供養眾僧,除去鉢器,更取小座,在如來前,叉手白世尊言:「唯願世尊聽朱利槃特比丘恒至我家,隨其所須衣被、雜物、沙門之法,盡在我家取之,當盡形壽供給所須。」
佛告王子:「汝今,王子!還向朱利槃特比丘懺悔,躬自請之!所以然者,非智之人欲別智者,此事難遇;欲言智者能別有智之人,可有此理耳。」
是時,滿呼王子即時向朱利槃特比丘禮,自稱姓名,求其懺悔:「大神足比丘,生意輕慢,自今之後更不敢犯。唯願受懺悔,更不敢犯。」
-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17:於時,槃陀迦即說頌曰:
我於前生中,而為養豬者。系其豬口已,將渡至河邊。 既到河中心,欲至於彼岸,諸豬氣不通,因此皆命過。 我隨水漂沒,荒迷無所為。河邊有仙住,哀愍所救濟, 出我溺憂苦,而為與出家,以無相三昧,教化令調順。 既於此滅已,得生於天上。天上才捨命,下生於人趣。 虔恭等正覺,舍俗為出家。頑愚極暗鈍,示敬不能持。 於其三月內,方能誦一偈。既明一句義,煩惱欲悉除。 我先所造業,如是思憶念,經於無量時,輪迴生死海。 對於世間父,於此無熱池,我周利槃馱,說斯黑白業。
- ^ 《十誦律》 第11卷:佛在舍衛國。爾時佛告諸比丘:「我教化四眾疲極,令諸比丘當教誡比丘尼。」爾時諸比丘受佛教已,次第教誡比丘尼。上座比丘次第教誡竟,次至長老般特。時阿難往語般特言:「汝知不?汝明日次應教誡比丘尼。」般特語阿難言:「我鈍根、不多聞,未有所知。我夏四月乃能誦得一拘摩羅偈:『智者身口意,不作一切惡,常繫念現前,捨離於諸欲,亦不受世間,無益之苦行。』阿難!得過是次者善。」阿難再三語般特言:「諸上座已教誡竟,今次到汝。」般特比丘亦再三報阿難言:「我鈍根、不多聞,未有所知。夏四月乃能誦得拘摩羅一偈,得過次者善。」阿難復言:「汝明日次教誡比丘尼。」即受阿難語。夜過已,中前著衣持鉢,入舍衛城次第乞食。食後還自房舍,空地敷坐床已入室坐禪。爾時諸比丘尼聞今日般特比丘次教誡比丘尼,皆生輕心:「是不多聞、誦讀經少。夏四月過誦得一拘摩羅偈:『智者身口意,不作一切惡,常繫念現前,捨離於諸欲,亦不受世間,無益之苦行。』我等所未聞法云何得聞?我等所未知法云何得知?所誦拘摩羅偈,我等先已誦。」諸有比丘尼,先不入祇陀林聽法者,時皆共來。有五百比丘尼,出王園比丘尼精舍,往祇桓聽法。詣長老般特房前立,謦欬作聲扣戶言:「大德般特出來!」長老般特即從禪起出房,至獨坐床上端身大坐。諸比丘尼頭面禮竟,皆在前坐。時長老般特以柔軟語言:「諸姊妹!當知我鈍根、少所讀誦,夏四月過誦得一偈:『智者身口意,不作一切惡,常繫念現前,捨離於諸欲,亦不受世間,無益之苦行。』雖然我當隨所知說,汝等當一心行不放逸法。何以故?乃至諸佛,皆從一心不放逸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有助道善法,皆以不放逸為本。」作是語已,用神通力於座上沒,在於東方虛空之中,現四威儀行立坐臥,入火光三昧身出光焰,青黃赤白種種色光,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種種現神力已還坐本處。諸比丘尼見長老般特如是神力已,輕心滅盡,生信敬心故尊重淨心折伏憍慢。即隨比丘尼所憙樂法、所應解法而為演說。眾中有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有種聲聞道因緣、有種辟支佛道因緣、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者。爾時眾中,得如是種種大利益,是戒初因緣。
- ^ 長老偈 Thag 10.4
- ^ 律藏 Vin.iv.5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