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鸿慈
戴鸿慈(1853年—1910年),字少怀,广东南海人,立宪派人士。是滿清粵籍官員中官位最高之人,入仕後歷任刑部侍郎、戶部侍郎、禮部尚書、法部尚書、內閣學士、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等;任戶部右侍郎時與載澤、端方、李盛鐸、尚其亨組成“五大臣”考察團於1905年底被簡派赴東西洋考察,是為晚清朝中重臣之一[1]。 生平戴鸿慈自幼聪颖,十五岁为廪生,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拔贡,同年中式第一名举人(解元)。光绪二年(1876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翰林大考,名列一等。歷官刑部侍郎、户部侍郎。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任命为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之一。考察時他悉心考察各國憲政、經濟、教育、司法等各方面的情況。歸朝後,综合五人考察所得,写出《出使九国日记》12卷,编成《列国政要》133卷及《欧美政治要义》18章进呈,奏请立宪。同時並任第一任法部尚書領導法部掌司法行政,與沈家本領導的大理院既有分歧又有合作[1]。 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以尚书衔在军机处行走,十一月,升协办大学士。次年正月逝世,终年58岁。赏加太子少保,谥文诚。《清史稿》有傳。 成就戴鸿慈对诗和书法都頗有造詣。 墓葬戴鸿慈墓,位于中国广州市白云山白云索道上出口处,现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