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語原文 |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 |
---|
假名 | にいたかありさんこくりつこうえん |
---|
平文式罗马字 | nītaka arisan kokuritsu kōen |
---|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為日治時期成立於台灣的國家公園,範圍約為今玉山國家公園和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介紹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橫跨臺中州、台南州、高雄州、花蓮港廳和臺東廳,其大部分皆為蕃地。此國立公園包含了新高山、阿里山、馬博拉斯山、秀姑巒山、大水窟山、三叉山、雲峰、關山,其中以檜木林、八通關古道最具特色,且包含了從熱帶到寒帶的不同林相景緻。在嘉義市與阿里山的新高登山口之間有阿里山林業鐵路。主要觀光路線如下:[2]
- 新高登山A
- 第一日:水裡坑—東埔溫泉,住東埔山莊
- 第二日:東埔溫泉—八通關,住國立公園台中協會經營宿泊所
- 第三日:八通關—頂上
- 新高登山B
- 第一日:嘉義—阿里山,住旅舍
- 第二日:阿里山—新高口—鹿林山,住鹿林山莊
- 第三日:鹿林山—新高下,住新高下駐在所
- 第四日:新高下—頂上
- 新高登山C
- 第一日:玉里車站—蕨,住蕨駐在所
- 第二日:蕨—大分(ターフン),住ターフン駐在所
- 第三日:大分—南,住南駐在所
- 第四日:南—八通關,住八通關駐在所
- 第五日:八通關—頂上
- 八通關越嶺
- 關山越嶺
- 第一日:高雄—旗山—六龜,住旅舍
- 第二日:六龜—寶來,住寶來駐在所
- 第三日:寶來—復興(ビビユウ),住ビビユウ駐在所
- 第四日:復興—梅山(マスホワル),住マスホワル駐在所
- 第五日:梅山—中之關,住中之關駐在所
- 第六日:中之關—向陽,住向陽駐在所
- 第七日:向陽—霧鹿(ブルブル),住ブルブル駐在所
- 第八日:霧鹿—新武路—關山車站
歷史
- 1928年 - 田村剛至阿里山調查
- 1931年 - 阿里山國立公園協會成立
- 1933年 - 國立公園調查會第一次會議
- 1934年 - 國立公園調查會第二次會議
- 1935年 - 臺灣國立公園協會成立、國立公園法施行
- 1936年 - 決定國立公園候選地[3]
- 1937年 - 12月27日,台灣總督府國立公園委員會指定新高・阿里兩山脈一帶為國立公園。
- 1941年 - 太平洋戰爭爆發,台灣總督府廢止「台灣國立公園委員會官制」。(台灣國家公園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1~30年)
- 1945年 - 日本戰敗,「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廢止。
- 1982年 - 玉山一帶成立「玉山國家公園」。
- 2001年 - 阿里山一帶成立「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交通
關聯區域
昭和12年(1937年)當時
- 台中州(31,780公頃,17.1%)
- 台南州(30,470公頃,16.4%)
- 高雄州(57,360公頃,30.8%)
- 台東廳(30,430公頃,16.4%)
- 花蓮港廳(35,940公頃,19.3%)
注释
- ^ 臺灣國立公園面積表 (昭和十六年度末現在).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統計年報. 臺北: 臺灣總督府國土局土木課. 1943年.
- ^ 臺灣國立公園寫真集.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土木課內臺灣國立公園協會. 193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 草山懷古 (PDF).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201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