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基李厚基(1869年—1942年9月) ,字培之,祖籍江苏省徐州府铜山县大王楼村(今属丰县梁寨镇)。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政治人物。[1][2][3]北洋政府时期全威将军、建武将军,是李鸿章直隶总督署卫队管带、北洋陆军第四镇第七协协统、中華民國成立後為陸軍第四师第七旅旅长、福建镇守使和护军使、福建督军兼巡抚,為1913年至1922年福建省的軍政領袖,軍閥派系偏向皖系,在1920年代一系列政軍鬥爭中失勢。 生平李厚基自幼随父生活在军营。1889年(光緒15年)任李鸿章的卫队队官。1890年(光緒16年)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同年毕业。1891年(光绪17年)任李鸿章的直隶总督署卫队营管带,再度成为李鸿章的手下。[2][3]1896年3月,在管带任内,作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李鸿章的随员,参加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其后随李鸿章周游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1904年,为北洋常备军第二镇第三协第五标第二营管带。[1] 1909年(宣統元年),升任陸軍第四鎮第7協第14標標統,跟随陆军第四鎮統制吳鳳嶺,赴小站练兵。1911年(宣統3年)武昌起義爆发后,升任陸軍第四鎮第7協協統。[2][3] 中華民国成立後,随着軍隊改組,李厚基任陸軍第四師第七旅旅長,驻马厂。1913年(民国2年)7月二次革命期间,率部赴上海,在吴淞地区作战。二次革命被鎮圧後,兼任吳淞要塞司令。[2][3] 1913年11月,北洋政府將二次革命中短暫宣布獨立的福建都督孫道仁撤職,改派李厚基率陸軍第四師第七旅(轄第5團、第41團)出兵福建省,鎮壓獨立,12月被任命为福建鎮守使。另外,同一时期福建都督一职被废止,福建鎮守使李厚基承担了都督的職责。1914年(民国3年)7月,改任福建護軍使,事实上和各省将軍同等地位。1915年(民国4年)12月、袁世凱称帝之際,李厚基获封一等子爵,同時其第七旅旅長一職由王賓接替。 1916年(民国5年)3月,被任命为福建将軍;4月,兼任福建巡按使;5月,组建福建陆军第一旅。袁世凯死後的同年7月,任福建督軍兼福建省長[2][3][4]。1917年5月29日,倪嗣沖宣布安徽獨立,反對段祺瑞被免職,李厚基也于6月1日宣布福建獨立[5]。 1918年(民国7年)4月,奉皖系段祺瑞之命,李厚基被任命为閩浙援粤軍总司令,副总司令为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童葆暄,其盟友還包括福建陸軍第二師師長臧致平,该聯军进攻广東护法軍政府,但敗給了陳炯明與許崇智聯軍。雖然該役戰敗,但因為護法軍政府與北京政府達成停戰協議,李厚基得以继续统治福建省,並趁陳炯明部隊返回廣東省的機會擴大控制區,其控制軍隊也趁此擴張到4個旅。但地方軍隊體系的臧致平與外省籍軍隊李厚基之間一直存在利益衝突。同時李厚基的政治靠山基礎是段祺瑞,在直皖戰爭後皖系已經失勢,直系也企圖拔除原有的非直系軍事首長。 由於無法化解利益衝突,民國十一年(1922年)6月,李厚基先是解除臧致平師長職務,並接收其汀漳鎮守使的頭銜。同年9月,許崇智攻入福建擊敗李厚基部隊,福建督軍一職被同為皖系的建國軍政制置府王永泉取得。10月,北京政府派遣薩鎮冰赴福建善後;10月15日,免去李厚基的福建省长职务,任命萨镇冰为福建省長。11月7日,臧致平在廈門發動反李厚基的政變,将李厚基的势力驱逐出厦门,自封閩軍總司令;11月10日,李厚基在与王永泉、许崇智的交战中溃败,逃至马尾,被海军扣留,后乘船离开福建[4][2][3]。 1924年(民国13年)11月,北京政府任命其为山西援軍副司令,但失去核心軍事力量的李厚基随即引退。此后,李厚基迁居天津日租界,经营木材生意。[2][3] 1942年(民国31年)9月,李厚基逝世。享年74岁。[2][3] 家庭家族世代军人,其同族世祖是清代雍乾年间的重臣李卫。[1]父李忠纯。 李厚基与甘肃督军陆洪涛是儿女亲家,陆洪涛之女嫁给李厚基之子李传勋为妻。[1] 参考文献
相關条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