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被沖上挪威 海岸、身長達9公尺(30英呎)的巨烏賊 。牠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頭足綱 生物。
在生物學 中,深海巨大現象 (英語 :Deep-sea gigantism /Abyssal gigantism ,或稱為深海巨人現象 )指的是許多無脊椎生物 或其他棲息於深層海域的生物,其體型通常較棲居於淺層海域的同種類生物為大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典型例證如甘氏巨螯蟹 、皇帶魚 (皇帶魚科 下的一種,身長可達12公尺)、深水尾魟 、七胳膊章魚 、大王酸漿魷 (身長可達14公尺)、巨烏賊 (身長可達13公尺)、廣鰭八腕魷 等。然而,部分於深海區域被發現的生物(如小頭睡鯊 及太平洋睡鯊 等)則不會被認為是深海巨大現象的具體範例,因為這些生物有時會移動至淺層水域,而且牠們的體積亦不一定較其淺層水域近親為大。
成因
科學家至今仍無法釐清導致深海巨大現象的具體成因,因此學理上針對此現象有諸多解釋,例如食物資源稀缺(因而造成深海生物較晚發育成熟,進而導致體型增大)、深層海域下巨大的壓力等,但亦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
在甲殼亞門 的例證中,科學家認為其體型的增大與伯格曼法則 中,動物體型隨緯度 而增大的原因是相同的:兩者體型的擴張均伴隨著週遭環境溫度的下降。[ 1] 這種隨著深度而致使體型有所變化的現象已在磷蝦目 、十足目 、等足目 以及端足目 等類型的生物身上被觀察到;[ 1] 而隨緯度上升而使體形增大的現象亦在同類型的生物群中被驗證。[ 1] 溫度的下降被認為會使細胞體積增大,並同時增加壽命 ,而這兩者均可能造成生物體型的極端巨大化(例如甲殼亞門 生物終其一生均會不斷增長,並可能因此造成巨大的體型)。[ 1] 在北極 及南極 海域,垂直溫度的梯度 減少,生物體型因深度而增加的趨勢卻也相對不明顯,此現象也支持生物體型巨化與低溫有關。[ 1]
溫度變因似乎對於巨型管蟲體積的變化較無影響。巨型管蟲 主要棲息於深海熱泉 附近,其周遭環境溫度約為2~30°C,而其身長可達2.7公尺;這與棲息於洋底冷泉 周圍羽織蟲屬 的管蟲(Lamellibrachia luymesi )的體型相似。[ 2] 然而,前者(Riftia pachyptila )有著較快的生長速率,其壽命亦為較短的2年,而後者(Lamellibrachia luymesi )的生長卻相當緩慢,而且壽命可長達250年。[ 3] [ 4]
圖集
一隻
大王具足蟲 (
Bathynomus giganteus ),身長可達0.76公尺(2.5英呎)。
一隻
甘氏巨螯蟹 ,其腳全部展開可達3.7公尺長(12英呎)。
一隻於
阿拉斯加 捕獲的力士東洋鉤魷(robust clubhook squid/
Onykia robusta ),其套膜可長達2公尺(6.6英呎)
美國海軍海豹部隊 展示一隻身長7公尺(23英呎)
皇帶魚 ,於
加州 捕獲。
參見
參考資料
^ 1.0 1.1 1.2 1.3 1.4 Timofeev, S. F. Bergmann’s Principle and Deep-Water Gigantism in Marine Crustaceans . Biology Bulletin (Russian version, Izvestiya Akademii Nauk, Seriya Biologicheskaya). 2001, 28 (6): 646–650 (Russian version, 764–768) [2012-02-08 ] . doi:10.1023/A:1012336823275 . [永久失效連結 ]
^ Bright, M.; Lallier, F. H. The biology of vestimentiferan tubeworms (PDF) . Oceanography and Marine Biology: An Annual Review (Taylor & Francis ). 2010, 48 : 213–266 [2013-10-30 ] . doi:10.1201/ebk1439821169-c4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3-10-31).
^ Lutz, R. A.; Shank, T. M.; Fornari, D. J.; Haymon, R. M.; Lilley, M. D.; Von Damm, K. L.; Desbruyeres, D. Rapid growth at deep-sea vents. Nature. 1994, 371 (6499): 663. doi:10.1038/371663a0 .
^ MacDonald, Ian R.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Gulf of Mexico Chemosynthetic Communities (PDF) . MMS . 2002 [2013-10-30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7-02-01).
外部連結
规则及假说
艾伦法则 :寒冷地区恒温生物体四肢等延伸部分较短
贝特森法则 :从同一腿根插座中分出的多条腿,往往是其相邻的镜像
伯格曼法则 :在寒冷的气候下身体较大
柯普定律 :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大
深海巨大現象 :深海动物的身体较大
多洛不可逆法則 :复杂性状的丧失是不可逆的
艾希勒法則 :寄生虫与宿主共同变化
艾梅里法則 :Insect social parasites are often in same genus as their hosts
法倫霍爾茨法則 :共生现象发生时,宿主和寄生虫的系统发育会变得一致,或密切对应
福斯特法则 (島嶼巨型化 ,島嶼侏儒化 ) :大型陆地动物在小岛上落地繁殖之后,其后代会慢慢变小,而小型动物的体积会慢慢变大
竞争排除原则 :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格洛格氏定律 :在较冷、较干的气候下颜色较浅
霍尔登氏法则 :不存在、罕見或不孕的雜交雌雄均為異性雜交
哈里森法則 :寄生虫与宿主的大小共同变化
親屬選擇 : 当伙伴亲属关系程度和所获利益的乘积超过行为者繁殖成本时,基因频率就会增加
亨尼希衍进规则 :在种系发生学中,最原始的物种通常被发现在最早的、中心的群体区域
賈曼-貝爾原理 : 动物的大小和它的饮食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大的动物可以消费较低质量的饮食
乔丹法则 :鱼类物种鳍片、脊椎骨或鳞片的数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相对增加
賴克原理 :鸟类产蛋的数量与它们能提供的食物量相对应
紅皇后假說 :物种间为了抢夺资源,必须不停歇的最佳化才可以对抗捕食者和竞争者;捕食者也必须不停演化去与之抗衡才能生存
拉波波特法則 :分布范围随纬度增加
伦施法则 :当雄性体型较大时,两性体型差异随体型增大而增大;当雌性体型较大时,两性体型差异随体型增大而减小
羅莎法則 :种群从原始物种的可变特征演变为高级物种的固定特征
施馬豪森法則 : 在某一方面具有耐受性的种群容易受到其他方面微小差异的影响
托森法則 :底栖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卵子数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范·瓦伦灭绝定律 :一个群体灭绝的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是恒定的
冯·贝尔法则 : 胚胎从一个共同的形式开始,逐渐发育成越来越特化的形式,因而早期发展阶段某一特征在相关物种中往往比后期更加相似
威利斯頓法則 :生物体内部件数量随时间减少,功能变得专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