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勗
生平早年事跡因為父親荀肸早死,荀勗惟有依靠舅父生活。荀勗幼年聰慧,十多歲就能寫文章,長大後博學,通曉從政之事。最初任大將軍曹爽的掾(秘書),遷中書通事郎。正始十年(249年),曹爽因被指控謀反而被殺,當時曹爽的門生和舊部屬都無人敢弔唁,唯獨荀勗隻身前往致哀,大家才跟去。後轉任安陽縣令,因對當地人留下恩德,在荀勗轉任驃騎從事中郎時,為荀勗立祠。後又遷任廷尉正,參大將軍司馬昭軍事,獲賜爵關內侯。後改任大將軍從事中郎,領記室。 忠於晉王景元四年(263年),有言剛剛攻滅蜀漢的鍾會謀反,但當時尚未有確實證據,司馬昭因為一向對鍾會不薄,信任鍾會而未相信。但荀勗卻認為鍾會的性格可能令他忘記恩義,做出謀反行為,勸司馬昭早作準備。司馬昭於是出鎮長安,並派賈充領兵到漢中。此時主簿郭奕和參軍王深認為荀勗與鍾會家族有親戚關係(荀勖是钟会堂甥),而且亦是由鍾會家族養大,勸司馬昭罷免他,但司馬昭對他十分信任,仍然讓荀勗與他同車,對待沒有改變。而因荀勗在伐蜀之前曾建議任用衛瓘為監軍,而在鍾會叛亂後,有賴衛瓘穩定當地局勢,於是在次年叛亂平息後,荀勗與裴秀、羊祜等人共掌機密。同年司馬昭進封晉王,荀勗官拜侍中、封安陽子。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受魏元帝禪讓為帝,荀勗改封濟北郡侯[1],官拜中書監、加侍中,領著作,與賈充共定律令。 靠攏賈充荀勗與馮紞、楊珧等人在朝中依附著司馬炎的寵臣賈充,與任愷、庾純、和嶠等正直官員有朋黨之爭。泰始七年(271年),任愷趁鮮卑禿髮樹機能侵擾秦州和雍州,令司馬炎大為憂慮的機會,向司馬炎建議讓一個有威望和智謀的重臣前去鎮撫邊族,並首推賈充。在庾純支持下,司馬炎於是任命他加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並出鎮長安。荀勗知後即和馮紞說:「賈充一旦出鎮長安,我們就會失勢。現在太子(司馬衷)還未娶妃,若果讓賈充的女兒任為太子妃,賈充就自然不用出鎮了。」馮紞聽到計劃後無異議;後荀勗又將計劃告訴擔憂中的賈充。荀勗和馮紞於是向司馬炎說賈充的女兒賈南風「才色絕世,若納東宮,必能輔助君子,有《關睢》后妃之德。」加上皇后楊艷的極力推薦,司馬炎最終都為司馬衷娶了賈南風。賈充亦得以留任。當時荀勗這種將性格嫉妒、相貌醜陋、膚色黑並短小的賈南風說成賢慧又絕美的行為令朝中正直的官員所不齒,於是被譏為佞媚之徒。後荀勗進位光祿大夫,後領秘書監,又設立教授書法的博士,由他們教學弟子,主要教授鍾繇、胡昭的書法。 咸寧五年(279年),益州刺史王濬請求征伐東吳,荀勗與賈充等人極力勸止,認為不能取勝,但司馬炎不聽,但其後卻一舉攻滅東吳。戰後以專典詔命有功,封一子為亭侯,賜絹一千匹。荀勗多次議論政策事項,司馬炎大多都同意,於是在太康年間下詔稱許荀勗,並任命荀勗為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開府,守中書監、侍中。 司馬炎早已知道太子司馬衷昏庸儒弱,恐怕這樣下去接管天下會令西晉大亂,於是派荀勗和和嶠去觀察司馬衷。回來報告時,荀勗大讚司馬衷有德行,但和嶠則說司馬衷仍是老樣子。後賈南風用戟擲打懷有司馬衷身孕的妃妾,令她們流產;司馬炎大怒,要廢掉她,荀勗和馮紞又奮力營救,令賈南風免於被廢。 改掌尚書後來荀勗由領中書監改領尚書令。荀勗因任中書監己很久,專管機要之事,現在改任尚書令,像是被削奪了權力,十分不高興。任尚書令時,對令史以下的人作出審核,凡見有人文法上有問題,或不能決斷處理事情的疑點,都一律革職。司馬炎對此卻大為賞識,並以東漢末年的荀彧和荀攸與他比較,稱荀勗有二人的長處。在職約一個月後,以母親逝世為由辭職,但司馬炎不許,並命他奉詔視職。 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2],荀勗逝世,獲追贈司徒,又賜棺材錢帛,而且派兼御史持節喪。諡成侯。 其他成就
性格特徵
食辨勞薪
評論
家庭曾祖父祖父父親母亲子女孫兒
曾孫延伸阅读[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考資料
Information related to 荀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