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素語素(英語:morpheme)[1]或词素[2],又称形态素、義基,可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单位,[3]或者说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声音和意思的结合体),[4][5]这种定义在汉语中最为常见;也可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或语法功能的单位。[6]以汉语为例,“人”、“彷彿”均是语素。语素的长度各异,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单独一个语素。词由一个或多个语素构成,例如“风水”一词中的“风”与“水”是两个语素;语素不一定是词,例如现代汉语中的语素“民”不属于词,不过汉语中的语素大部分是词,具有高度的分析特征。 语素的识别难点汉语中语素的识别的难点在于,一些词是否可分为更小的有意义单位。[7](以下的语素定义为最小的有意义单位) 1)一些双/多音节结构包括多少语素不确定,这需要对词源的研究。[7] 含糊、含混、犹豫、麻烦、警察 2)叠音结构包括多少语素不确定。[7] AA式
按照最小的有意义单位这一定义,1类的意义不可分割,如“爸爸”的意思等于“爸”; 2类的“看看”不等同与看,有程度的变化,视为两个语素;3类的“人人”是每人的意思,应视为两个语素。[7] AAB式:毛毛虫、毛毛雨、蒙蒙亮 ABB式:冷清清、热乎乎、绿油油、红彤彤、慢吞吞 AABB式:1)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2)吃吃喝喝、吵吵闹闹 ABAB式:学习学习、研究研究 替换法一些语素可以采用替换其中一部分的方法来辨识语素的个数。[8]例如: 蝴蝶
由此可以确认“蝴蝶”和“蝶”都是语素,而“蝴”不是语素。需要注意替换的时候不能改变原有成分的意义,例如,不能用“马车”或“老虎”替换“马虎”。 按音节分类因為漢語是一字一音节,所以可按照音节的個數,區分成單音節語素、雙音節語素、多音節語素和非音節語素。[5] 單音節語素
雙音節語素
多音節語素
非音節語素
雙音節語素和多音節語素都可以單獨成詞(單純詞),单音节则不一定。 按结构分类語素依據是否可獨立構詞可分為自由語素和规范语素。[9]能獨立構詞的為自由語素,否則為规范语素。[10][5] 自由语素/成词语素自由語素是可以自由構詞的語素。也就是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和其他语素构成词。例如:
黏着语素/不成词语素/规范语素/不自由语素规范语素是不能獨立構詞的语素,必须和自由語素或规范语素自己構成詞。例如:
规范语素包括派生語素和屈折語素。(汉语没有屈折变化,所以没有这种区分。) 派生語素/衍生语素屈折語素有些语言没有自由语素,依靠各种派生/屈折变化构词,如意大利语。[11] 按位置分类语素可按组成词后所处的位置是否固定分类。[8] 定位语素语素组成词后的位置固定。
非定位语素语素组成词后的位置不固定。
有些定位语素由非定位语素发展而来,如:员,在古汉语中是非定位语素,而在现代汉语中更具定位语素性质,这样的语素被称为“类词缀”。[8] 语素与词根词缀标准汉语中,词根包括成词语素(猫、狗等)和非定位不成词语素(如:农、民),而定位不成词语素为词缀(如:阿~、~儿、~子、老~、~头、第~)。[10] 而现代英语中,词根即自由语素,词缀即规范语素。 语素与词根词干词根和词干的区别在于词根只能由一个语素组成,而词干可以由多个语素组成。以英語为例,unbreakable 這個词有三個語素:un-(规范语素,表示否定)、break(自由語素,表示破坏)和 -able(规范语素,表示具有可能性),合起来的意思是不可破坏的。[12]其中 break 和 -able 组合表示可破坏的,break是词根,也是词干;un- 和 breakable 组合表示不可破坏的,其中breakable不是词根,是词干。 按意义虚实分类语素依据是否有实际意义可以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自由语素大多数是实语素;规范语素可以是实语素,也可以是虚语素。[11] 实语素/自由词根/free root例如“老人”表示年长的人,这里的“老”表示年长,是实语素。
虚语素/规范词根/bound root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存在任何语法功能的语素。例如“老虎”表示动物—虎,这里的“老”没有实际意义,是虚语素。
而有的语法书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区分语素的虚实,例如:书,词汇意义是书本,语法意义是名词;吗,只有表疑问的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4] 剩余语素剩余语素[13]又称一用语素、蔓越莓语素(Cranberry morpheme),这是一种不带意义、也不带语法功能的语素,只用来和其他类似的词做区分,[14]且仅在一个词中出现。[15]例如:
有的学者按照替代法的测试结果不认同这是语素,其认为语言的发展使非语素变为语素,例如啤酒的啤,最早只用于和红酒、白酒、黄酒等酒区分,但随着生啤、熟啤、黑啤的出现,“啤”成为语素。[8] 语素变体语素变体是同一个语素的不同发音或书写形式。儿化可以看做是一种语素变体现象。 语素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中,语素分析是把一个句子分解为一连串的语素的过程。 杂项汉语中的单音节词逐渐往双音节词演变,其结果是成词语素逐渐变为不成词语素,比如”民、祖、语、言“,只留在成语等熟语中继续沿用,如“民以食为天”、“数典忘祖”、“三言两语”等。[10] 语素如何组合成词有时会有歧义,比如“非理性主义”,可以认为是 非-理性主义 或 非理性-主义 两种不同组合,分别表示“不是理性主义”和“不理性的主义”;同理可见,unlockable,可以认为是 un-lockable 或 unlock-able,分别表示“不可上锁的”和“可解锁的”。 参见注释引用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