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臣
陈舜臣(1924年2月18日—2015年1月21日),臺灣裔日本人,歷史小說作家,原籍臺灣臺北新莊,生于日本兵庫縣神户市元町。1990年取得日本國籍,擁有中華民國與日本雙國籍[2]。1998年受章勳三等瑞宝章。日本艺术院会员。日本中国歷史小说的先行者。代表著作《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秘本三国志》、《小说十八史略》等。琉球史小說《琉球之風》及《憤怒的菩薩》曾被改編成電視劇。翻译了《鲁拜集》。死後日本政府追贈從四位品秩。 生平陳舜臣之父陳通是台灣貿易商,在台灣日治時期往來台灣與日本之間做生意,為經商之便,於1919年與其家庭一同移居日本內地。陳舜臣在家中十名子女中排行第二,在日本神户市元町出生、長大。 幼時受其祖父陳恭和所影響,大量吸收漢學知識,奠定其歷史素養[3]。高中就讀第一神港商业学校(即后来的神户市立神港高等学校)。1941年,陳舜臣进入大阪外国语学校(现大阪大学外国语学部)印度语学科,专攻印地语和波斯语。陳舜臣和司马辽太郎(蒙古语科)、俳人赤尾兜子是同学。1943年毕业,陳舜臣在同校的西南亚西亚语研究所当助手,做印度语词典的编纂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為其在日台灣人的身份,失去了日本国籍和工作。1946年3月,陳舜臣移居台湾,被劃歸中華民國國民,在台北县新莊初級中學当英语教师[4];1949年9月,陳舜臣回到神户,回歸家族事業,持中華民國護照往來臺灣與日本[5],從事贸易为生,在閒暇時進入东洋史学者宮崎市定門下學習。 1961年,陳舜臣在神户出版了长篇推理小说《枯草之根》获得江户川乱步奖,从此之后,他成為作家。后来陳舜臣陆续在《宝石》、《讲谈俱乐部》、《小说中央公论》等雜誌發表作品。初期的作品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1967年,陳舜臣出版第一部历史题材小说《鸦片战争》,获得了众多读者的支持。后来的题材有:日本与中国的交流、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从此之后,陆续出现了宫城谷昌光、酒见贤一、伴野朗、塚本青史等中国历史小说作家。后来更是出现了田中芳树代表的陈舜臣山派。他的琉球史小说《琉球之风》在1993年改編成NHK大河剧。后来,陳舜臣出版了《中国任侠传》、《唐朝传奇》等中国古典风格的历史小说。 1973年,陳舜臣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1989年6月4日,北京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陳舜臣召開記者會,揮淚聲明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改入日本籍。但陳舜臣從未向中華民國政府申請喪失國籍,並仍保有在臺灣臺北市大同區之戶籍(陳舜臣在臺灣的親人曾出具1991年12月由大同區戶政事務所核發之陳舜臣的戶籍謄本),因而仍保有中華民國國籍,從而得於1992年享有《著作權法》對國民著作之保護,其著作據以向內政部申請註冊擁有「台內著字號」著作權執照。[5] 陳舜臣生前任和辻哲郎文化賞(一般部门)的选考委员。他是首位连获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这三大奖的小說家。 2015年1月21日,陳舜臣在神戶醫院逝世,享壽90岁[7][8][9]。日本政府於陳舜臣逝世後追贈從四位[10]。 家庭其長男陳立人,為攝影家。 紀念神戶市中央區設有陳舜臣亞洲文藝館(陳舜臣アジア文藝館)。 作品小说
随笔、评论
中国的历史七卷 汉诗集
翻译
共著
获得的奖项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Information related to 陈舜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