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件
霧件[1](英語:Vaporware),指由開發者在產品開發期間或之前公布消息,而因此可能不會發布的產品,多數是軟件。[2]通常適用在超出最初聲稱的或一般預期同類產品開發周期所需的開發時間之後,仍然無法發布的產品。該名詞暗示過分樂觀、沒有事先宣佈而突然取消項目、或有時甚至欺騙的行為;即是消息公布者明明知道產品開發仍然處于過早階段,有關完成日期、性能列表甚至項目可行性,要給出負責的陳述依然為時尚早。不過,大部分雾體都不會被視作騙局,這是由於製造商的確有意去創造他們的產品,即使該產品最終未曾實現。至於沒有指定發布日期或開發時間長的產品,而又向外界表現出有規律又可核查的生產進展,就不會被標籤為雾體。 詞源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軟件商們喜歡用自己搭配的名詞然後在後面加上「ware」來形容他們的軟件,該詞正起源于當時雜誌評論員們對此現象的引申和惡搞。Vapor在英語裏有蒸氣、無實質之物的意思。 因為當時的個人電腦市場仍然方興未艾,硬件廠商通常提供能運行于自家硬件的軟件,這些軟件一般不能在其他廠商的硬件上使用。這不同于今日的電腦市場,已經形成蘋果、視窗和Linux三大平臺,並主要由第三方獨立開發者提供軟件。 當時的軟件開發進度經常落後于它所支持的系統的硬件開發,一些電腦廠商為了促銷硬件和激活其他軟件商在該平臺開發軟件的熱情,會在廣告上誇張地宣揚該硬件所附帶的軟件包,但事實是這些軟件很可能並未完工、甚至才剛剛開工。 中文之太監,則是根據此一精神,並結合中國內地的網絡用語「太監帖」(原作者無法完成的bbs連載,帶有「絕後」之意,另有一说称“太监”指“下面没有了”)而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之硬件廠商開出空頭支票,以獲取用戶和軟件商對硬件平臺的支持,這樣的行為也多見于電子遊戲行業,尤其是電視遊戲機廠商。如任天堂、索尼電腦娛樂都經常在新硬件發布時宣稱獲得不少遊戲廠商的支持,並有遊戲軟件正在開發,而實際情況經常是許多遊戲軟件甚至還沒有立項。而較為臭名昭著的例子就有任天堂為64DD開發的地球冒險3,儘管有極高之完成度,最後仍然流產,是典型的太監軟件,而64DD本身也幾經延期,幾乎成為太監硬件。 愚人產品太監產品和愚人產品的區別是,前者的開發者確實想要完成該項目,雖然最後無法完成,而後者的開發者則已事先知道項目不具可行性,只是為了達到欺騙和愚弄的目的而進行宣傳,並最終可能會發布所謂的「成品」。 取消/仍未推出的例子
延期後最終面世的例子一些產品曾被普遍認為是太監軟件或硬件,經過漫長的時間後終于推出,較有名的有: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