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12怒漢:大審叛

12怒漢:大審叛
12
基本资料
导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监制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列昂尼德·韋列夏金俄语Верещагин, Леонид Эмильевич
编剧雷金納德·羅斯英语Reginald Rose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亚历山大·诺沃托斯基-瓦尔索夫
弗拉基米爾·莫尼申科俄语Моисеенко, 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原著十二怒汉[*]
主演謝爾蓋·麥可維斯基英语Sergei Makovetsky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謝爾蓋·加爾馬什英语Sergei Garmash
瓦倫丁·格夫英语Valentin Gaft
阿列克謝·彼得連科英语Alexei Petrenko
尤里·揚諾夫俄语Стоянов, Ю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配乐愛德華·阿爾捷米耶夫英语Eduard Artemyev
摄影弗拉季斯拉夫·奧比因斯俄语Опельянц, Владислав Юрьевич
制片商TriTe[*]
片长159分鐘
产地俄罗斯
语言俄語車臣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发行商TriTe俄语ТриТэ
预算250萬美元
票房400萬美元

12怒漢:大審叛》(俄语:12)是一部於2007年上映的犯罪片,由俄羅斯導演演員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執導,為雷金納德·羅斯英语Reginald Rose戲劇《十二怒漢英语Twelve Angry Men (play)》和薛尼·盧密電影《十二怒漢》的改編。

劇情故事

陪審團正在商議一個車臣青年有否謀殺其作為俄羅斯軍官的後父。他起初看來是兇手,但一名陪審員(謝爾蓋·麥可維斯基飾)投票表示青年無罪;由於該判決須由陪審員一致通過,陪審員唯有重新審視案件,他們逐一作出青年是被誣陷的結論。事實上,軍官是被一名從事建築業務的人所殺。陪審團的討論多次穿插著青年戰時的童年回憶片段。

首席陪審員指他確信青年並沒有作案,但他指自己不會投票表示青年無罪,因為青年其後會被同一人殺害;最後,首席陪審員表明自己曾為一名情報機構人員,並同意投票表示青年無罪,又答應青年找出謀殺其後父的真兇。

評價

《12怒漢:大審叛》在俄羅斯和外地的評價好壞參半。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指電影確認米哈爾科夫「精通於向觀眾探索及揭示人性和情感的複雜」[1]俄羅斯總統普京、電影製片人員、車臣共和國總統拉姆赞·卡德罗夫印古什共和国總統穆拉特·查基科夫在普京住所觀賞此電影,普京其後指電影令他“熱淚盈眶”[2]

另一方面,俄羅斯反對派記者卓婭·斯維托娃認為電影「親普京」,指首席陪審員為一情報機構人員[3](普京曾為克格勃效力[4]),而最早指出青年無罪的陪審員代表俄羅斯反對派,長相酷似反對派政客佛利維亞·諾唯多斯卡雅英语Valeriya Novodvorskaya,而一名職業為電視製作人的陪審員是諷刺俄羅斯製片人德米特里·里斯列夫斯基英语Dmitry Lesnevsky[3]

獎項

《12怒漢:大審叛》在2007年9月8日因其“一貫的優秀”(consistent brilliance)而獲得金獅獎的特別獎項,並在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得到許多評論家的讚許[1]。此電影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5]

參考資料

  1. ^ 1.0 1.1 Official Awards at the 64th Venice Film Festival. www.labiennale.org. [200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7). 
  2. ^ Isayev, Ruslan. Mikhalkov's film "12" screened in Moscow and Chechnya. Prague Watchdog. 2007-11-06 [200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0). 
  3. ^ 3.0 3.1 Svetova, Zoya. 12 as Putin's apology. EJ.ru. 2007-10-19 [200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1) (俄语). 
  4. ^ 普京為何選擇加入克格勃. 大公網. 2013-09-20 [2014-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5. ^ 80th Academy Awards Nominations Announced (新闻稿).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08-01-22 [2008-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7). 

外部連結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