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外圍賽200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外圍賽中,國際足聯六大洲足協(亞洲、非洲、大洋洲、歐洲、中北美洲及南美洲)分配出32個參加2006年世界盃決賽周席位,再根據各洲實力決定每個洲的出線球隊,分配如下:
本屆外圍賽原先希望大洋洲能夠得到1個出線席位,但許多人反對這樣做會讓澳洲直接晉身決賽周,畢竟澳洲在大洋洲中實力最強,加上論大洋洲的規模(只有12隊,而且大部分球隊的實力太低)根本不值得獲得1個席位,最終2003年6月否決大洋洲冠軍自動晉級世界盃決賽周的議案,而大洋洲冠軍仍會與南美洲的第5名爭取決賽周,而澳洲已經決定由2006年開始加入亞洲足協,並於2010年世界盃外圍賽以亞洲球隊身分參加外圍賽。 除了南美洲區無須抽籤外,其他洲份的外圍賽於2003年12月5日進行抽籤,而南美足協(CONMEBOL)成員以聯賽在小組比賽,外圍賽於2004年1月展開。 出線隊伍![]()
1塞爾維亞及黑山之前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非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身分出席法國世界盃。
2捷克之前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曾出席過8屆世界盃,最後一次出席為1990年。
外圍賽階段歐洲區每組的首名直接晉身2006年世界盃決賽周,而在八組中兩隊成績最佳的第二名都會晉身2006年世界盃決賽周。其餘六組的第二名進行雙循環的附加賽,最終勝出的三隊可晉身決賽周。
歐洲區外圍賽各分組成績及賽程資料可參見2006年世界盃-歐洲區外圍賽。 南美洲區南美州區的世界盃外圍賽是於2003年9月開始,外圍賽是以全部十隊進行雙循環的對賽(主場和作客)。18 場結束後,首 4 名隊伍可直接晉身2006年世界盃決賽週,而第 5 名的國家隊要和大洋州區的優勝者進行兩回合的附加賽,最後的勝利者進入 32 強決賽。 2005年6月8日,阿根廷 3–1 擊敗巴西後已經肯定2006年世界盃決賽周。另外,巴西於9月4日以 5–0 戰勝智利後已肯定成功晉身決賽周,而厄瓜多爾及巴拉圭均在最後一場才確定出線。 非洲區非洲區共有5個名額:出線球隊有
粗體字代表出線外圍賽
非洲區外圍賽第一圈成績及各分組賽成績和賽程可參見2006年世界盃-非洲區外圍賽。 大洋洲區大洋洲區有0.5個名額,須與南美洲區第五名代表爭奪一個決賽周席位
大洋洲區外圍賽第一圈分組賽成績可參見2006年世界盃-大洋洲區外圍賽 亞洲區
亞洲區外圍賽首圈及次圈詳細比數以及各分組賽成績可參見2006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2005年8月18日,沙烏地阿拉伯、日本、南韓以及伊朗都已正式晉身2006年世界盃的決賽周,而A、B組的第三名的烏茲別克及巴林需進行附加賽,勝出的隊伍可以與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的小組第四名爭取出線席位。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外圍賽所有賽事比數及各組成績(包括預賽、第一圈、第二圈和第三圈)可參見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外圍賽-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 附加賽在2005年11月12日和16日,共進行餘下五場附加賽,包括:
附加賽以雙循環進行,設立作客入球優惠,如兩回合打成平手,則進入加時階段,未能分出勝負的話,最後以十二碼決定勝方。所有勝方最終晉身2006年世界盃的決賽周。 退出外部連結
Information related to 200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外圍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