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英國大選
2010年英國大選(United Kingdom general election, 2010)於2010年5月6日舉行,全英國各選區為新一屆下議院選出全院議員。首相戈登·布朗於4月12日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提出解散國會。 根據選區邊界委員會對英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選區的檢討,新一屆下議院議席總數由646席增加至650席,但這個檢討不包括蘇格蘭選區,至於蘇格蘭對上一次的選區邊界檢討,則已在2005年大選前夕進行。[1][2] 在今次大選,執政工黨尋求第四度勝出大選,延續工黨自1997年以來的執政,並趁機會重拾近年不斷下滑的民望。[3]在野保守黨方面則希望籍今次大選,重奪自1990年代失去的政壇領導地位,尋求擊倒工黨上台掌政。至於下議院第三大黨自由民主黨雖然亦以上台掌政為最終目標,但受實力所限,只能設法從兩大黨的競爭中得益,一旦大選只能組成一個沒有多數黨的國會,該黨將可進一步強化其制衡角色。 除三大政黨以外,受到2007年蘇格蘭議會選舉勝出所鼓舞,主張蘇格蘭脫離英國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亦希望在大選取得20席,以反映他們的政治訴求。[4]同樣地,主張威爾斯脫離英國獨立的威爾斯黨也有意在威爾斯各選區有更好的表現,蘇格蘭和威爾斯的議席由工黨佔優。另外,不少在地方選舉和2009年歐洲議會選舉取得零星議席的政黨,包括英國獨立黨、綠黨等,都表態希望在大選分一杯羹。 這次也是戈登·布朗在2007年接替宣佈辭職的東尼·布萊爾出任英國首相以來,首次舉行的大選,亦是保守黨黨魁大衛·卡麥隆與自民黨黨魁尼克·克萊格上任以來首個大選。 選舉結果,出現自1974年2月以來首個懸峙國會,最後保守黨與自民黨達成協議,組建65年首個和平時期的聯合政府。保守黨黨魁大衛·卡麥隆出任首相,自民黨黨魁尼克·克萊格出任副首相。卡麥隆成为自利物浦伯爵以来最年輕的英国首相(後來這個紀錄被里希·蘇納克給打破)。 選舉結果
英國出現1974年以來首次懸峙國會。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於5月11日達成協議,組織自1945年來首個聯合政府。八名華裔參選人(分別代表保守黨、自民黨、聯盟黨,以及一名獨立人士)全軍覆沒。[5]英格蘭和威爾斯綠黨的卡羅琳·盧卡斯首度進入下議院,而英國國家黨的唯一議員尼克·格里菲斯則宣告落敗。 注释
參考資料
Information related to 2010年英國大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