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分方言俗称“豆油”的酱油,请见「
酱油 」。
「大豆油」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国大陸 豆油、黃豆油、色拉油 臺灣 豆油、黃豆油、大豆沙拉油 香港 豆油、黃豆油 澳門 豆油、黃豆油
大豆,黃豆
大豆油 (英語:Soybean oil )是从大豆 中提取的植物油脂 ,又稱豆油 ,常見者多為大豆沙拉油 。常用的提取的方法有两种:压榨 法和浸提 法,有时二者兼用。大豆提取豆油之后的下脚料为豆粕 ,用于饲料 和食品工业等,是优良的蛋白质 来源。一般加工生產多添加甲基矽樹脂 (消泡劑,有機米糠 效果同)、TBHQ (抗氧化劑)精製而成相關產品。[ 1] [ 2] 當為乾性油 用途,可作為列印墨 (大豆油墨 )和油彩 的調製溶劑。
歷史
公元前 2000 年之前的中國記錄提到使用栽培大豆來生產食用豆油[ 3] 。 中國古代文獻表明,在有文字記錄之前,大豆已被廣泛種植,並被高度重視作為豆油生產過程的用途[ 4] 。
生產
國家
生產, 2019(噸)
1
中国
15,998,400
2
美国
11,290,000
3
巴西
11,263,345
4
阿根廷
8,081,200
5
印度
1,438,200
6
墨西哥
874,503
7
巴拉圭
704,200
8
俄羅斯
741,173
9
埃及
653,400
10
荷蘭
635,200
來源: FAOSTA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為了生產大豆油,將大豆破碎,調整水分含量,加熱至 60 至 88 °C (140–190 °F),壓成薄片,並用己烷 進行溶劑萃取。 然後對油進行精煉、混合以用於不同的應用,有時還進行氫化 。 液態和部分氫化的大豆油都作為“植物油”出售,或者是各種加工食品的成分。 大部分剩餘殘渣(豆粕 )用作動物飼料。
分類
CNS 749 N5009 食用大豆油 Edible soybean oil
CNS 7431 K1263 蒸餾大豆脂肪酸 Distilled Soybean Fatty Acids
CNS 7917 K5116 大豆原油Crude Soybean Oil
CNS 9303 K5128 脫膠大豆油(工業用)Degummed Soybean Oil for Industrial Use
地位
大豆油是全世界产量第一位的食用油、也占美国食用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性質
相对密度 (d20℃4℃)
0.9150-0.9375
折光 指数(n20℃D)
1.4735-1.4775
粘度 (E020℃)
8.5左右
凝固点 (℃)
-18~-15
碘 值(g碘/100g油)
120-137
皂化 值(mgKOH/g油)
188-195
总脂肪酸 含量(%)
94.96
脂肪酸平均分子量
290左右
蒸氣壓@22.1℃
0.0009 psia
蒸氣壓@25.0℃
0.0009 psia
蒸氣壓差@5.6℃
0.000067 psia
脂肪酸组成
與其他植物油的比較
特性
大豆沙拉油 ,主要具有:[ 32]
沙拉油含有豐富的必需脂肪酸 (通稱維他命F),係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因在人體內無法合成而必須取自食物,而稱為必需脂肪酸,這為前列腺素 (PG,為體內賀爾蒙 )的先驅物質,可知其對健康的重要性。
沙拉油含7─8%的亞麻油酸 ,亦為必需脂肪酸,因其較為不飽和而較為不穩定,長時間不妥儲存時,較易產生異味復現。因此製造油炸油 (如烤酥油 )時,通常予以部份氫化,以利提升油炸穩定性。
由於適宜量的亞麻油酸的存在,可維持ω-6/ω/3比率在4:1─10:1之間,以確保營養平衡需求,利健康。
沙拉油所含亞麻油酸經攝取消化後,轉換為EPA (二十碳五烯酸)及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以發揮ω-3脂肪酸的特殊生理機能。
沙拉油含有豐富的大豆 卵磷脂 ,係屬機能性脂質而具有健康生理機能。
沙拉油含有適量的油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雖非為必需脂肪酸,但最近醫學報導,認為可降低LDL膽固醇 (壞的膽固醇),又可保持HDL膽固醇(好的膽固醇),引起世人注目其特殊機能。
沙拉油不含膽固醇,黃麴毒素 ,芥酸 等。
沙拉油含有植物固醇,可抑制體內膽固醇機能。
沙拉油含有豐富生育酚 (生育素,通稱維他命E),避免體內脂質受氧化。它係天然抗氧化劑。
沙拉油可製造風味良好的高級大豆沙拉油(Soybean salad oil ),沙拉醬 (Mayonaise ),沙拉調味油(Salad Dressing )等,亦可經部份氫化,以製造穩定性良好的油炸專用油(如烤酥油),純植物性人造奶油 及起酥油 ,以利現代人飲食需求。它亦為素食者的最愛,又可調配吸油量少(僅為普通烹調油的一半)而不油爆的煎炒專用油。
沙拉油的產量最豐富而且最為廉價。
新聞事件
大豆油雖未經過氫化,但「精緻」處理過程,仍有微量的反式脂肪,嘉義大學 食品科學研究所教授徐錫樑研究發現,大豆油在平常室溫 含量在0.85%到1.47%,比酥油 的1.82%到18.2%還低。但隨著油炸溫度增加,大豆油反式脂肪生成量大於酥油,到攝氏240度時,大豆油平均是1.88%,酥油是1.07%,且大豆油產生二種以上的反式脂肪。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指出,大豆油發煙點是攝氏160度,相對較低,不適合高溫加熱,反倒適合涼拌 、快炒 。徐錫樑也認為,如果大豆油出現煙時,就可能產生反式脂肪。然而,攝氏160度是未精煉 的大豆油發煙點,精煉大豆油發烟點高達攝氏 238度[ 34] [ 35] ,較大多數食用油更爲安全。
引用
食用油 (主要用於烹飪, 皆可用作燃料油)
烹飪常用非熱帶植物油 熱帶植物油(含較多飽和脂肪) 坚果 油
生物燃料 用油
可作生物燃料的多用途油 僅用或主要用作生物燃料 的非食用油
烹飪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