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谷本線
宗谷本線(日语:宗谷本線/そうやほんせん Sōya honsen */?)是日本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鐵路線(地方交通線),從北海道旭川市的旭川站出發,途經名寄市的名寄站連接稚內市的稚內站。 概要若不包括北方領土,此線是日本最北之地的鐵路,也是日本最長的地方交通線[注釋 1]。全線幾乎與國道40號平行,士別市起幌延町的走向是沿天鹽川的右岸行走。此線在山間部分與無人地帶行走的路段較多,時有發生與野生動物的碰撞事故。另外,名寄站-稚內站間是地質脆弱的地方,頻繁發生集中豪雨而引致災害的事件[報道 4]。 路線資料
全線由JR北海道旭川支社管轄。 歷史宗谷本線最初由北海道官設鐵道建造,1898年開通旭川 - 永山,稱為天鹽線,1903年延長至名寄,1905年之後國有化。1911年延伸至恩根內站,1912年延伸至音威子府站改稱宗谷線,1919年改稱宗谷本線 (初代),但1921年又改回宗谷線。[5] 1922年經濱頓別站到稚內的路線開通,並改名宗谷本線 (2代),該路線即日後天北線。今日的宗谷本線則是經過幌延站的路線,最初於1922年開通音威子府 - 譽平,稱為天鹽線 (2代),隔年延伸至問寒別站。1924年兜沼 - 稚內開通,稱為天鹽北線,原天鹽線改稱天鹽南線。1925年天鹽南線延伸幌延站,1926年天鹽北線也延伸至幌延,兩線合稱天鹽線 (3代)。[5] 1930年天鹽線併入宗谷本線,原宗谷本線經濱頓別站的路線改稱北見線,即日後天北線。作為往樺太(庫頁島)的聯絡鐵路,在稚內設有往大泊(科爾薩科夫)的鐵路渡輪(稚泊航路)直到太平洋戰爭結束前仍在使用。同時作為流經沿線的天鹽川的水運代替,與各支線共同輸送道北各地產出的木材與石炭等的礦物、水產物,擔任重要的貨物輸送路線的使命。 日本戰敗後,喪失了庫頁島南半部的主權,失去與庫頁島聯絡的需求,因而提早在1955年(昭和30年)將多數的普通列車改為柴油動車組,作為道北的主要幹線自1958年(昭和33年)10月1日以後[6],宗谷本線一直都有優等列車繼續運行。 1987年JR北海道接管本線,1995年(平成7年)9月4日,天北線、深名線等接續的支線全部廢線,成為稚內至今唯一的鐵路。2000年(平成12年)3月11日,旭川站-名寄站間由北海道高速鐵道開發進行的高速化改善工程完工,開始有定期特急列車運行[新聞 1][新聞 2][報道 6]。 2018年JR北海道表示宗谷本線全線為難以單獨維持路線,其中旭川 - 名寄涉及北海道高速鐵道開發保有高速化設備,需與該公司協商,名寄 - 稚内則於2021年協議決定廢除12個車站,17個車站移交當地自治體維持營運。 宗谷本線(宗谷線、初代天鹽線)
2代天鹽線
兩線合併後
民營化後
車站列表
廢站、信號場括弧內是旭川站起計的營業距離。(臨)表示臨時車站。
過去的接續路線
列車
參考資料注釋
來源
報道發表資料
新聞記事延伸閱讀書籍
雜誌
相關條目Information related to 宗谷本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