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國協和會
滿洲國協和會為滿洲國的官民一體國民組織,起初石原莞爾等人期許本組織能擔任未來一黨執政的重任,然而在之後則受到日本大政翼贊會旗下各組織影響。 历史九一八事變後,倡導從中華民國獨立並施行君主政治以推動新國家建設的自治指導部為協和會的起源。滿洲國成立後的1932年(大同元年)4月,阮振鐸任奉天省公署秘書長。不久,阮振鐸和于静远以及滿洲青年聯盟的山口重次、小澤開作等人成立滿洲協和黨[1]。由于溥仪、郑孝胥、駒井徳三(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本庄繁(时任关东军司令官)等不赞成设立政党。1932年6月5日撤销国务院资政局,关东军指定由关东军第四课参谋片仓衷主持滿洲協和黨改组,成立“协和会筹备委员会”,成员包括关东军高参板垣征四郎、片仓衷、协和党的山口重次、小山贞知(《满洲评论》主笔)、小澤開作、和田劲、阮振鐸、于静远,国务院的张燕卿(实业部总长)、謝介石(外交总长),共计10人。1932年7月18日在国务院召开“协和会筹备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协和会成立大会事宜,确定了章程、纲领、编制、宣言等。 1932年7月25日下午2时至3时在国务院正式成立协和会。下午4时在大和旅馆举行庆祝酒会。颁布《满洲国协和会创立宣言》。協和會與滿洲國政府共同宣稱推動建國理想(建設王道樂土),並以此對國民進行宣傳教育。《满洲国協和會章程》11章35条,規定:“本會以謀求滿洲國的建國精神和宣揚王道樂土政治爲宗旨。” 《满洲国协和会纲领》 1936年7月25日協和會成立4周年舉行紀念會,“满洲国协和会”改名爲“滿洲帝國協和會”。同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發表《滿洲帝國協和會之根本精神》的聲明,闡述協和會的本質,就是以皇民化爲目標的“民族協和”,實施“建國精神”,即“以實現日滿一德一心、民族協和、王道樂土、道義世界爲理想的天皇的聖意”。滿洲帝國協和會中央本部機構龐大,設有總務部、指導部、實踐部、訓練部、文化部、青少年部、調查部等10多個部門。 協和會基礎單位為分會,與每個地區設立。並於各地方行政機關設立本部,負責統括分會。 取代從未開議的立法院,以分會代表進行的連合協議會為實質之民意機關。石原莞爾等人期待協和會能取代關東軍成為「未來的領導者」,擁有一黨執政的地位。不過隨著關東軍對滿洲國統治的深化,滿洲國逐漸成為日本完全的屬國,協和會失去其存在意義。 其作为宣传机构曾出版多种宣传品,如《满洲国民必读》、《王道月刊》、《东亚之光》等等。并配合关东军,为镇压抗日活动进行思想宣传。 1945年8月16日,中央本部副部长结城清太郎通电各省本部,协和会结束,并指挥销毁了中央本部的文书档案。 綱領滿洲帝國協和會為唯一永久、舉國一致的實踐團體,與政府互成表裡。
實現以上建國理想,創建道義世界。 组织架构成立初期:
1934年9月由于协和会在基层大力吸收地方实力派人物,与地方政权之间产生隔阂与对立,为此第一次改组协和会:
1935年地方事务局改为省事务局。下设县办事处。 1936年7月25日成立四周年时,第二次改组协和会,调整与政权的关系。以中央本部为最高指导机关,中央本部委员会取代以前的理事会,为中央本部的咨询机关。县旗办事处改为县旗本部。各省長、县長兼任所辖地域的本部長——
1938年2月第三次改组:
1941年4月第四次改组,协和会与各级政府“表里合一”“二位一体制”,各级地方政府正副长官兼任各级本部正副部长,以厉行国民总动员,准备太平洋战争:
聯合協議會協和會黨內在滿洲國各地均設置聯合協議會,宣稱是作為收集民意之用[2]。由於滿洲國立法院從未組成,聯合協議會便順理成章成為滿洲國實際上之民意代表機關,但並不具備立法功能。 协和会全国聯合協議會
国民运动“国民运动”包括:“金属献纳”“储蓄报国”“勤劳奉仕”“粮谷出荷”“北边振兴”“开拓移民”“飞机献纳” 舊址滿洲帝國協和會中央本部舊址位于今人民大街2836號,人民廣場南200米處。東南接兒童公園(兒玉公園舊址),北隔咸陽路與原長春市委大樓(康德會館舊址)后身相對,西鄰人民大街。 該舊址是一座磚石結構的組合建築物,地面建築爲兩層樓房,另有地下室,建築面積7955平方米,占地面積8749平方米。1950年修復爲長春市文化宮,1958年由瀋陽軍區接管,改爲軍人俱樂部,后又將部分房舍改建爲吉林省軍區第二招待所。舊址保存較爲完好。 同名团体2019年2月,部分滿洲(今屬中国东北地区)出身旅美僑民以滿洲國協和會(Concordia Association of Manchuria)名義向美國政府機關登記註冊為正式立案之非政府組織,並宣稱其為1945年以前原滿洲國協和會之延續[4][5]。在美成立之協和會於中國海內外之成員數量快速增加至4千人以上,成員以工人、商人、學生與旅外僑民為主,因而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切,中國國安部於2019年4月對東北三省境內協和會地下成員展開大規模搜捕[6],被捕者包含自芬蘭入境中國的環保學者王展[7]。 参考文献
相關條目參考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