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沐(1908年—1992年),原名王谈恕,是一位男性道教学者、丹功专家。他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并且是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三代宗字辈。
[1]
[2]
生平
王沐本名谈恕,又名王谈恕,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谈家村。王沐出身于中医家庭,父亲为中医,母亲为道教徒。家中多藏医籍道经,王沐幼年时涉猎其间,多受影响。王沐自幼即可背诵《太阳经》。后初读丹经,不问门派,但贪广览,搜寻善本杂练各家丹功。[1]
十二岁时,王沐在父亲书房中发现一本符箓派著作《万法归宗》,由于父母禁止年幼的孩子读此类书籍,王沐便躲到后花园中,以背书为名,按《万法归宗》修炼符箓派功法,希望能够呼风唤雨。[3]
二十年代后期,王沐随父去往哈尔滨,在哈尔滨读完了中学,大学,毕业于哈尔滨政法大学。[3]
1932年 王沐供职国立北平图书馆,主管缮本书和 线装古籍。任职期间有幸博览馆藏的全部道教典籍。[1]
1935年 王沐留学日本东京,学习法律。每日闲步西神田旧书店,又遇到许多丹经佳本。[1]
1936年 王沐经友人介绍,专程前往山东济南拜师郝姓高道,受龙门律宗戒,为宗字辈。[1]
王沐从师受丹功口诀,苦学三年,专炼全真派丹法,由博返约。自此之后,一生用功不辍。[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 王沐(当时名为王谈恕)与王蔼依一同在北平开办华宫食堂,位于的东安门大街儿童剧场对面(原真光电影院)。华宫食堂主营俄式西餐,著名菜品有:奶汁烤大虾、奶油烤鲈鱼、奶汁烤杂拌、罐焖牛肉、罐焖子鸡,以及煎比目鱼、清汤龙须菜等。华宫食堂一直经营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4]
文革期间,由于王沐练功不求虚名,不声张,只求养生,故而他的功法鲜为人知,也未受到冲击。[1]
文革后,王沐从河北老家返京,与次子王兆辉一家共住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79号院内。王沐的余生中一直居住在此院内。该院房主为曾女士,其丈夫为前德国驻华参赞。
1988年,王沐的第二任夫人徐哲媛女士在家门口过马路时,因交通事故且抢救无效去世。[5]
王沐返京后任道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羽化后被追认为常务理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王沐先生在北京白云观举办道教知识讲座,为中国道教知识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场听讲的包括张继禹、胡孚琛等道教知名人士。该讲座被收录到1988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中国道教纪录片》中。[6]
1992年夜间,羽化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家中。[5]
社会任职
- 北京第二十二中学语文教师
- 中国道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 中国道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家族
王沐有三子,长子兆庚,次子兆辉,三子兆宏。
王沐一生中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姓名不详,育长子王兆庚。第二任妻子名为徐哲媛,黑龙江讷河人,育次子兆辉及三子兆宏。
长子王兆庚居于黑龙江哈尔滨,已故。
次子王兆辉(1939-2022)为油画家、雕塑艺术家,师从吴冠中、白雪石、邵晶坤等人。
三子王兆宏为食品工业专家,曾任哈尔滨商学院旅游烹饪系主任,已故。
著作
- 《内丹养生功法指要》
- 宋代《<悟真篇>浅解》,原书为宋代张伯端所著,王沐浅解
- 《道教五派丹法精选》,原书为元代李道纯著,王沐选编
主要思想
对于丹功修炼,王沐先生主张
- 顺行成人,逆行成仙 此言丹功存自身精气,必须加以导引逆转。[7]
- 内丹功法是道教炼养的核心,难免有宗教色彩,我们可以去粗存精,研究它有用的部分[7]
- 道统与丹统,实际上并非一事。内丹功法自成系统,非只道教不传之秘。[7]
- 内丹学虽号称仙学,却与一般宗教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宣扬迷信,唯重实践。内丹学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 口号,实际上是要与造物主争权,要夺天地造化之功,要做大自然的主人。这种思想,同保守落后的中国儒家传统以及追求来世、崇拜死亡的世界三大宗教都大相径庭。[1]
研究贡献
王沐对内丹学研究的贡献有三 [8]
:
一是 论定张伯端的南宗,先命后性,重在命功;王重阳的北宗先性后命,重在性功,二者俱是性命双修
二是论定丹道修持是“三归二”,“二归一”,“一还零”的过程;即精、气、神合炼为炁和神,炁为精、气合一的代号。
三是梳理出丹道传承的过程,自身阴阳清净丹法的全部程序和揭示了人体四秘窍及玄关一窍的特点。
此三点学术贡献为将内丹学从江湖文化提升到学术殿堂铺平了道路,彰显了内丹学的科学精神。
后世纪念
王沐逝世后,中国道教学院朱越利教授作诗《悼王沐先生》纪念[9]
參考資料
参见
外部連結
|
---|
1986年9月-1992年3月 |
会长 | |
---|
副会长 | |
---|
秘书长 | 李文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