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us
D-Bus是一個行程間通訊及远程过程调用機制,可以讓多個不同的计算机程序(即行程)在同一臺電腦上同時進行通訊[4]。D-Bus作為freedesktop.org專案的一部份,其設計目的是使Linux桌面环境(如GNOME與KDE等)提供的服務標準化。 freedesktop.org專案同時也開發了一個稱為libdbus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软件函式庫,作為規範的參考實作。這個函式庫常與D-Bus本身混淆。也存在著其他的D-Bus實作,像是GDBus (GNOME)[5],QtDBus (Qt/KDE)[6],dbus-java[7]以及sd-bus(systemd的一部份)[8]。 概觀D-Bus可用於同一個桌面会话中不同桌面应用软件間的通訊,能整合桌面会话,也解決了行程的生命週期的問題。它也允許桌面会话與操作系统間的通訊,這通常包括了内核與任何的系統守护进程或一般行程間的通訊。 當大量的程序進行通訊時,由於程序跟程序之間必須建立起一對一的通訊,則整體的通訊網路將會非常復雜,而通訊效率也會因此低下不可靠。D-Bus提供了一個軟體匯流抽象層,能夠匯整所有的訊息到一個虛擬的通訊頻道[4]。連接到D-Bus的程序無法也無需知道D-Bus是如何實做,但是只要遵從D-Bus的標準,就能保證所有連接到D-Bus的程序能進行彼此間的交流。換句話說,D-Bus是一個訊息匯流排系統,即行程間通訊的媒介,讓應用程式間可以通訊並交換訊息。因此,D-Bus为應用程式增加新的功能,簡化已有功能,包含資訊分享、模組化及權限分離。例如透過藍牙或Skype所接收到的通話可以傳播到任何目前執行中的音樂播放器,並可使其靜音或暫停播放,直到通話結束[9]。 大多數的系統會實作一個具較高權限的系統頻道,連同給每一個已登入的使用者的專用頻道,這就可以讓D-Bus中可用的登錄資訊受到限制。因此,D-Bus服務同時包含了系統守護行程(給像是「新增硬體裝置」或是「印表機佇列變更」等事件使用)以及一個給每個使用者的登入会话(給这个使用者啟動的行程間的一般通訊使用)使用的獨有守护进程。應用程式透過Unix域套接字與守護行程通訊。訊息匯流排是建基於通用的一對一訊息傳遞框架,這讓任意兩個程式間可以不必透過訊息匯流排守護行程而直接通訊[10]。 內部
接收到訊息的D-Bus連線會被轉送到一個特定的物件,而非行程。因此,客戶端只知道它們是與物件互動,但並不知道另一側是否真的有物件。 D-Bus為每個物件定義了一個名稱,其看起來像是POSIX檔案系統路徑,但實際上並不是,例如/org/kde/kspread/sheets/3/cells/4/5。D-Bus物件的名稱通常會使用命名空间以協助獨立開發程式碼模組[11]。命名空間一般會以開發者的保留域名組件作為前綴(例如/org/kde)。 採用KDE第二版與第三版使用的DCOP系統对D-Bus有深刻影响,后者在KDE 4中取代了前者。D-Bus的實作支援大多數的POSIX作業系統,也有一個Windows的移植。它也在Qt 4、GNOME及Xfce中使用。在GNOME中,它已逐漸取代了早期的Bonobo機制。 D-Bus最初用于桌面環境,后来使用範圍逐漸扩展,包含的系統服務越來越多。例如NetworkManager網路守護行程、BlueZ藍牙堆疊及PulseAudio音訊伺服器都使用D-Bus來提供其部份或全部的服務,systemd也正促使傳統的系統守護行程(如logind)轉換到D-Bus服務。[來源請求] 它也用于AllJoyn協定在家庭自動化中的導線協定,為AllJoyn加入了探索、工作階段管理、安全、標頭壓縮、嵌入式裝置支援[12]。 實作
參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Information related to D-B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