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廳 (日本)
氣象廳(日语:気象庁/きしょうちょう Kishō chō */?)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轄下的外局之一(國土交通省設置法第46條),根據《氣象業務法》成立,负责日本的氣象觀測、地震、火山及海嘯災害等監測工作。 概要為了健全發展氣象業務,國土交通省設置法第47條列述氣象廳的主掌事務。
氣象廳的氣象業務明訂於氣象業務法,該法確立「氣象」、「地象」、「水象」、「觀測」、「預報」等概念。「氣象、地象及水象相關資訊」包含了天氣預報、地震情報、火山情報、海嘯情報等等。 由於涉及軍事機密,日本傳統上的氣象情報業務為國家獨佔,並由氣象廳管轄。但自1995年5月開放民間氣象業者開始,氣象情報業務持續向民間開放,氣象廳的業務也逐漸縮減至與國民生命、財產保護等相關事項。例如1955年以來,氣象廳在每年3月至4月發表櫻花開花預測,但2009年起改由民間氣象業者提供(櫻前線)[3]。不過,做為生物觀測的一環,氣象廳仍持續發表開花預測。 氣象廳的前身是1887年成立的內務省中央氣象台。經移交文部省、運輸通信省之後,1945年5月成為運輸省組織。1956年升格為運輸省外局,更名為現在的氣象廳。2001年中央省廳再編,成為國土交通省外局。 氣象廳在2000年後接替美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有關世界氣象組織對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熱帶氣旋達熱帶風暴或以上級別給予國際編號及命名工作。 沿革
組織幹部内部部局
設施等機关地方支分部局氣象廳的地方支分部局有管區氣象台與沖繩氣象台兩類。管區氣象台與沖繩氣象台合稱「管區氣象台等」(法律第49條第1項)。其下設有地方氣象台與其補助的測候所。過去地方支分部局還有一類,稱海洋氣象台,有函館、舞鶴、神戶、長崎四處,但為了強化氣象觀測與預報體制[7],2013年10月1日移轉為地方氣象台等。地方氣象台與測候所中,向飛機提供氣象、地象及水象預報及警報,以及管轄機場與其周邊的類型,稱為航空地方氣象台與航空測候所。 機動調査班氣象廳機動調査班(日语:気象庁機動調査班/きしょうちょうきどうちょうさはん、英語:JMA Mobile Observation Team: JMA-MOT」)成立於2008年(平成20年)10月17日,是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氣象廳派遣至受災地域周邊調查與解說現象的職員總稱[8]。 財政2018年度(平成30年度)一般會計最初預算為568億332萬8千日圓[2]。佔國土交通省一般會計預算(5兆9392億1541萬8千日圓)約0.96%。其中,氣象官署共通費361億4821萬8千日圓(63.6%)、氣象官署設施費7億8027萬1千日圓(1.3%)、觀測預報等業務費172億4882萬2千日圓(30.4%)、氣象研究所26億2601萬7千日圓(4.62%)。以事務費與人事費區分的化,事務費為208億7400萬日圓(36.7%),人事費359億2900萬日圓(63.3%)[9]。 職員2017年7月,氣象廳全體的一般職在職人數為4,794人(其中女性420人)[10]。佔國土交通省全部在職人數6萬728人(其中女性6,084人)7.9%(6.9%)。員額依國土交通省定員規則,2012年4月的員額為5,071人[1]。 氣象廳職員來自於國家公務員採用綜合職試驗(研究所畢業者試驗、大學程度試驗)、國家公務員採用一般職試驗(大學程度試驗)與氣象大學校學生採用試驗合格者。全部試驗都由人事院舉辦。過去的任用狀況,舊I種與II種(相當於現在的綜合職與一般職)約有九成來自於理工系試驗合格者[11]。氣象大學校學生採用試驗是氣象大學校大學部學生的錄取試驗,因此屬於高中程度試驗。1959年時稱作氣象廳研修所高等部學生採用試驗,1962年度研修所改為氣象大學校,試驗名稱也更改成現名(人事院2012、p.251)。 氣象廳職員是一般職的國家公務員,適用一般職俸給法,俸給表採用行政職俸給表或指定職俸給表。但是氣象大學校的教頭、教授、准教授、講師及助教則適用教育職俸給表(一)(人事院規則九―二第8條)。特定職務則依人事院指定,提供特殊勤務加給(爆裂物處理等作業加給、航空加給、山上作業加給、夜間特殊業務加給)(人事院規則九―三〇)。 一般職的國家公務員比照國家公務員法,沒有勞動基本權的爭議權與團體協約締結權。但擁有團結權,可組成或加入國公法規定的勞動組合「職員團體」(國公法第108條之2第3項)。 現在的職員團體有國土交通勞動組合(簡稱國交勞組)與沖繩國家公務員勞動組合(沖繩國公勞)的支部。札幌管區氣象台有國交勞組北海道氣象支部、仙台管區氣象台有國交勞組北東北氣象支部、本廳有國交勞組北東京氣象支部、東京管區氣象台有國交勞組北關東中部氣象支部、氣象研究所有國交勞組北氣象研究所支部、大阪管區氣象台有國交勞組北關西氣象支部、福岡管區氣象台有國交勞組北九州氣象支部、沖繩氣象台有國交勞組北沖繩氣象支部與沖繩國公勞氣象支部。國交勞組是國公勞連成員,沖繩國公勞是國公連合成員。過去最大的勞動組合(工會)是1957年成立的全氣象勞動組合(全氣象),但已於2011年9月的第55回定期大會解散,與國土交通省國公勞連旗下的其他他勞動組合整合為國土交通勞動組合,組織尚再分為上述的八個支部。 文宣氣象廳編輯的白皮書稱為《現今氣象業務》(日语:気象業務はいま,通稱「氣象白皮書」)。另外也對於暴風、豪雨、地震的自然現象造成災害時發表「災害時自然現象報告書」。 定期發行的文宣有2002年5月創刊的線上電子報《你好!這是氣象廳!》(日语:こんにちは!気象庁です!)[12],由總務部總務課編輯發行。 廳舍本廳舍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大手町1丁目3番4號。廳舍內可供一般人利用的設施有介紹氣象廳業務的「氣象科學館」、天氣諮詢所與國立國會圖書館支部気象廳圖書館。另外還有氣象資料專門店津村書店。 2007年(平成19年)6月15日舉行的財務省國有財產有效活用專家會議,建議賣掉氣象廳廳舍現址,氣象廳移往港區虎之門。除了東京管區氣象台隨之移轉,而地面氣象觀測設施(氣溫與風向風速觀測點「東京」)已在2014年12月2日移到近鄰的北之丸公園內[13][14]。 歴屆中央氣象台長和氣象廳長官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Information related to 氣象廳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