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閩語
浙南閩語(白話字:Chiat-lâm-bân-gír),又称闽南语浙东南片[2],当地人称北港话[註 1]、北港福建话[4],泰顺等地称平阳话,主要分布于温州市南部的苍南县南港(横阳支江)流域和平阳县北港(鳌江干流)流域,是閩南語的一支,使用的浙南人口在110万左右[5]。《中國語言地圖集》則分在閩語閩南片浙东南小片之下。 分布浙南闽语的主要分布区域在苍南县和平阳县西南部、泰顺县东南角,龙港市西南方,包括灵溪、马站、矾山、桥墩、麻步、腾蛟、水头、彭溪、海西、云岩等地。[6]浙南闽语是苍南县使用最广的方言,苍南县城所在的灵溪就使用浙南闽语,县内的方言广播也是使用浙南闽语,使用人口可以超过县人口一半。[7]:9-16向北从温州沿海的洞头岛、半屏岛、北麂岛、南麂岛,到台州玉环的坎门、温岭的石塘,再到舟山群岛个别渔民定居地,都有闽语的分布。[8]:122 浙南闽語向南扩散至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地区。1998年,宁德地区约有21万多人讲浙南闽语(闽南语)。浙南闽语是宁德地区的第二大方言。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的碗窑村和礁头村(共3000多人)讲浙南闽语;霞浦县的三沙镇和水门、牙城两个乡镇的部分村庄,以及下浒、州洋、长春等乡镇的少数村庄(共约7万多人)讲浙南闽语;福鼎市的沙埕、前岐、店下、白琳、点头、贯岭、嵛山、叠石等乡镇的部分村庄(共13万多人)也讲浙南闽语;还有柘荣县的乍洋乡和东源乡的少数村庄(约500多人)讲浙南闽语[1]。 除浙南和闽东之外,也有部分浙南闽语人群继续北上。例如,江苏宜兴的闽南语方言岛就有部分居民是从平阳县北上定居。[8]:123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下镇小和山周围也有浙南闽语分布,主要是太平天国时期从平阳水头迁移至此,分布区域包括屏峰村、石马村、龙坞村等。[9]邻近浙江苍南的福建福鼎市也有部分边境地带通行浙南闽语。[10] 历史闽南地区、莆田等地的移民(多半务农)到了浙南,發展出浙南布袋戲和浙南漁鼓等闽南文化。 浙南閩語與閩南地區語言已有些差異,但相同還是多過差異,詞彙大致相通,語音與泉州話相近;1955年大陳島撤退,部分操浙南閩南語的居民移民臺灣。 數學家蘇步青與楊忠道、藝人柯受良、陳美鳳與狄鶯的母語就是浙南闽语。 音系声母
括號內為音位變體:
韵母
声调灵溪方言没有入声,原入声已分别并入阳平和阴上两调。
连读变调连读变调,即两个音节连读的时候,前字的声调受后字声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灵溪方言连读变调规律如下:
参见参考文献注释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