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臨清縣

臨清縣山東省的一個縣,現已撤銷,改為臨清市。部分辖区今属河北省邢台市

沿革

  • 春秋時期為晉國地。
  • 戰國時為趙國轄域。
  • 秦代钜鹿郡
  • 西漢時設清淵縣,故城在今山東省冠縣東北部的清水,屬冀州魏郡
  • 東漢時因之。
  • 三國魏時,于黃初二年(221年)析魏郡置陽平郡,隸冀州,轄清淵縣。
  • 晉代,于西晉時清淵縣改名清泉縣,屬司州陽平郡,
  • 後趙建平年間(330年至332年),改清泉縣為臨清縣,並徙治於今山東省冠縣清水東(當時稱臨清城),改隸司州建興郡。
  • 北魏時,於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臨清縣複名清淵縣,並在西境(今臨西縣地)另設臨清縣,治在今臨西縣城(童村)西南之倉上村(當時稱倉集鎮)。兩縣先屬相州陽平郡,
  • 東魏天平元年(534年)更隸司州陽平郡。
  • 北齊時,將臨清,清淵合併為一縣,複稱清泉縣,仍治臨清城(冠縣清水東),改屬司州清河郡。
  • 隋代,於開皇六年(586年)清泉縣又改稱臨清縣,到開皇十六年(596年)析臨清縣西境(今臨西縣地)置沙丘縣。臨清、沙丘兩縣均隸清河郡。
  • 唐代,于貞觀元年(627年)省沙丘縣併入臨清縣;大曆七年(772年)析臨清縣西境(今臨西縣地)設永濟縣(唐末即廢)。臨清,永濟兩縣均隸河北道貝州(天寶元年罷州為清河郡,至德二年複為貝州)。
  • 五代時,臨清縣仍隸貝州。
  • 宋代,于熙寧五年(1072年)省臨清縣入宗城縣(今成縣)為鎮,不久即複設,屬河北東路大名府
  • 金代,於貞佑二年(1214年)改隸大名府路恩州。
  • 元代,臨清縣屬中書省濮州
  • 明代,臨清縣於洪武二年(1339年)徙治臨清閘,景泰元年(1450年)又於臨清閘東北三裡建城為治(即今縣城),弘治二年(1489年)升為臨清州,屬山東行省東昌府
  • 清代,臨清州轄域仍為今臨清縣境,屬山東省東昌府,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為直隸州,領三縣(武城縣夏津縣丘縣),為山東省直轄。
  • 民國時,臨清州降為臨清縣,先後為山東省濟西道東臨道德臨道所轄,十七年(1928年)直隸於山東省。
  • 1938年9月創立冀南區抗日根據地,轄臨清縣。1941年8月成立晉冀魯豫邊區,臨清縣屬冀南區十三專區。抗日戰爭勝利後,臨沾縣改屬冀南區一專區。1948年初,臨清縣城關設為臨清市,和臨清縣同屬冀南區一專區。同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晉冀魯豫邊區即行撤銷,臨清縣隨冀南區一專區歸屬,此時,臨清市撤銷為鎮。1949年8月,臨清縣和臨清鎮劃歸河北省邯鄲專區。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臨清縣和臨清鎮仍為河北省邯鄲專區。1952年11月7日,將臨清縣及臨清鎮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1954年將臨清鎮設為臨清市,亦屬聊城專區。1958年,撤銷臨清縣併入臨清市。1963年,撤銷臨清市,恢復臨清縣,仍為聊城專區。1965年,將臨清縣衛運河以西地區劃歸河北省,並設臨西縣,屬邢臺專區。[1]

參考資料

  1. ^ 《河北政區沿革志》 -河北省地名辦公室 1985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