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弗·安妮·道德纳 (英語:Jennifer Anne Doudna ,1964年2月19日— [ 1] ),美国生物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的化学 及生物学 教授[ 2] ;自1997年以来,也担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HHMI)的研究员[ 3] [ 4] [ 5] 。她与法国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 一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 。[ 6]
道德纳在夏威夷州 希洛 长大。她于1985年毕业于波莫纳学院 ,并于1989年从哈佛医学院 毕业获得博士学位。除了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的教授职位之外,她还是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Innovative Genomics Institute)的主席兼董事会主席,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的教职科学家,格拉德斯通研究所 的高级研究员,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 的细胞和分子药理学教授[ 7] [ 8] [ 5] [ 9] 。
早年生活與求學經歷
珍妮弗·道德納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母親Dorothy Jane擁有教育碩士學位是位全職母親,父親Martin Kirk Doudna於密西根大學 取得博士學位。[ 1] [ 10]
道德納七歲時全家搬至夏威夷,父親於夏威夷大學希洛分校 教授美國文學,母親於該校取得第二個亞洲歷史碩士學位,並於當地社區學校教授歷史。道德納在希洛 (夏威夷州) 成長,開始對於島上美好的環境及動植物感到著迷,培養出好奇心並渴望瞭解生命背後所牽涉的生物學機制。
與父母在家中鼓勵知識追求的氛圍相結合,她的父親喜歡閱讀科學書籍,並在家裡擺滿許多科普 書籍,在道德納小學六年級時,父親送她一本詹姆斯·杜威·沃森 於1968年出版書籍雙螺旋:發現DNA結構的故事 ,書中描述華生如何發現DNA結構,這本書帶給道德納重要啟發。[ 11] [ 12] [ 13]
求學期間也培養了她對科學和數學的興趣,在希洛高中就讀時,化學老師Jeanette Wong激發她對科學的好奇心;一位研究癌細胞領域的訪問學者進一步鼓勵她將科學作為職業選擇;她在夏威夷大學希洛分校 著名真菌 學家 Don Hemmes 實驗室工作了一個夏天,並於 1981 年從希洛高中畢業。[ 13] [ 14] [ 15] [ 16] [ 17]
進入大學後,道德納於波莫納學院 就讀生物化學 ,在她大一時,曾在學習普通化學時質疑自己是否有足夠能力以科學作為志業,並考慮在大二時將主修改為法語,然而她的法語老師建議她堅持下去。[ 18] [ 11] [ 12]
在波莫納學院 就讀期間,她遇到幾位對她研究生涯產生深遠影響的人,包含化學教授Fred Grieman 、Corwin Hansch 以及導師Sharon Panasenko。道德納在Sharon Panasenko的實驗室開始進第一項科學研究,從Sharon Panasenko身上,她看到女性也能在較常被視為由男性主導的學術界取得成功,在職業生涯初期有這樣的女性榜樣,對她受益良多。[ 18]
她在1985年取得生物化學 學士學位,而後前往哈佛医学院 攻讀博士,於1989年取得生物化學和分子藥理學博士學位。她的博士學位論文是關於設計一個提高RNA自我複製效率的系統。[ 19] [ 20]
研究成果
取得博士學位後,道德納獲得麻省总医院 分子生物學研究獎學金,以及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研究獎學金。1991至1994年,她在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 生物醫學領域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與托馬斯·切赫 共事。[ 19] 截至2022年,道德納的H指數 以Google Scholar查詢為141,以Scopus查詢為111。[ 21] [ 22]
核酶結構與功能研究
在科學生涯早期,道德納致力於揭示RNA酶或核酶 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道德納將自我剪切的四膜蟲第一群催化內含子 重新設計,使其成為一種真正能夠複製RNA模板的催化核酶,她專注於設計核酶並理解其基本機制,但卻發現無法看到核酶的分子機制是主要的問題,於是前往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 的托馬斯·切赫 實驗室,透過將一種核酶的三維結構結晶化,以便比較核酶與催化蛋白質的結構差異。[ 18] 她在1991年開始這項研究,並於1996年在耶魯大學 完成該項目。[ 23]
於耶魯大學,透過X射線繞射技術瞭解核酶活性位點結構
1994年道德納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耶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系。[ 19] 她的團隊解決了四膜蟲第一群核酶催化核心的三維結構問題,根據研究成果顯示,在核酶P4-P6區域中,五個鎂離子聚集在一個區域形成疏水核心,周圍的結構可以圍繞它折疊。這與蛋白質通常擁有一個疏水性胺基酸核心的方式相似,但在化學上有所不同。她的團隊也晶化了其他核酶,包括D型肝炎病毒核酶 。這項研究初步解決大型RNA結構的問題,並進一步引領「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及「蛋白質-RNA複合體(如:信号识别颗粒 )」的結構研究。[ 18] [ 23]
道德納於2000年晉升為耶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學與生物化學的亨利·福特二世教授,於2000年至2001年,她曾擔任哈佛大學的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訪問化學教授。[ 19]
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
2002年,她加入丈夫Jamie Cate任職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接受其提供的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授職位。她還獲得了使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同步加速器 進行高能X射線衍射實驗的機會。[ 23]
2009年,她向學校請假,前往基因泰克公司 領導發現研究。兩個月後,她在同事Michael Marletta的幫助下離開基因泰克公司回到學校,並取消了所有相關義務,專注研究CRISPR。[ 24]
截至2023年,道德納仍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職,負責領導創新基因組研究所。該研究所由道德納創立,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合作成立的單位,旨在開發基因組編輯技術並將其應用於人類健康、農業和氣候變化等社會重大議題。[ 25] [ 26] [ 27]
榮譽
参考文献
^ 1.0 1.1 Jennifer Doudna – American biochemist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 [13 November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6-19).
^ Pollack, Andrew. Jennifer Doudna, a Pioneer Who Helped Simplify Genome Editing . New York Times . May 11, 2015 [May 12, 20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4-13).
^ Interview from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 [2015-06-2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12-18).
^ Marino, M. Biography of Jennifer A. Doudn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4, 101 (49): 16987. doi:10.1073/pnas.0408147101 .
^ 5.0 5.1 由Scopus 书目数据库索引的珍妮弗·道德纳的出版物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20 . NobelPrize.org. [2020-10-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07).
^ UC Berkeley's Jennifer Doudna wins 2020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0 October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07).
^ Langelier, Julie. Jennifer Doudna Opens Laboratory at the Gladstone Institutes . Gladstone Institutes. September 5, 2018 [2020-11-2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10-10) (英语) .
^ 由Google学术搜索 索引的珍妮弗·道德纳 出版物
^ Who's who in the West . 1999. ISBN 9780837909240 .
^ 11.0 11.1 Jennifer A. Doudna and Samuel H. Sternberg. A Crack in Creation: Gene Editing and the Unthinkable Power to Control Evoluti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7.
^ 12.0 12.1 Russell, Sabin. Cracking the Code: Jennifer Doudna and Her Amazing Molecular Scissors . Cal Alumni Association. December 8, 2014 [November 10,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9-20).
^ 13.0 13.1 Mukhopadyay, Rajendrani. On the same wavelength . 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ctober 24,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2-31).
^ Cataluna, Lee. Remembering The Hilo Teacher Who Inspired A Nobel Prize Winner . Honolulu Civil Beat. October 11, 2020 [October 22,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1-13).
^ Big Questions, Big Answers . SBGrid Consortium. [October 22,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1-13).
^ 2018 Kavli Prize in Nanoscience: A Conversation with Jennifer Doudna, Emmanuelle Charpentier and Virginijus Šikšnys . The Kavli Prize. [October 22, 2020] .
^ Genome editing pioneer and Hilo High graduate Jennifer Doudna speaks at UH Hilo about her discovery: CRISPR technology . UH Hilo Stories. [October 7, 2020] .
^ 18.0 18.1 18.2 18.3 Melissa Marino. Biography of Jennifer A. Doudna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2004-12-01, 101 (49): 16987–16989. Bibcode:2004PNAS..10116987M . ISSN 0027-8424 . PMC 535403 . PMID 15574498 . doi:10.1073/PNAS.0408147101 . Wikidata Q34553023 (英语) .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Curriculum Vitae (Jennifer A. Doudna) (PDF) .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October 24,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01-15).
^ Doudna, Jennifer Anne. Towards the Design of an RNA Replicase (Ph.D.论文). Harvard University. 1989. OCLC 23230360 . ProQuest 303754572 .
^ 由Google学术搜索 索引的珍妮弗·道德纳 出版物
^ Scopus preview – Doudna, Jennifer A. – Author details – Scopus . www.scopus.com. [October 15,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1-20).
^ 23.0 23.1 23.2 23.3 Laureates (Jennifer A. Doudna) . breakthroughprize.org. [October 31,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4-20).
^ A DAY WITH JENNIFER DOUDNA: TRYING TO KEEP UP WITH ONE OF THE WORLD'S MOST SOUGHT-AFTER SCIENTISTS . March 8, 2020 [May 2,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April 12, 2020).
^ CRISPR pioneer Doudna envisions ending asthma, aiding climate . Marketplace. [December 29, 2023] (美国英语) .
^ How Jennifer Doudna's Life Has Changed Since Discovering CRISPR 10 Years Ago . TIME. July 1, 2022 [December 29, 202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9-23) (英语) .
^ About Us . Innovative Genomics Institute (IGI). [December 29, 2023]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0-01) (美国英语) .
^ Beckman 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 Recipients . Arnold and Mabel Beckman Foundation. [November 6,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9-11).
^ Alan T. Waterman Award Recipients, 1976 – present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ctober 31,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3-02).
^ Wear, Maggie. Doudna wins new Mildred Cohn award . ASBMB Today. 2013 [2022-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2-25).
^ 存档副本 . [2016-12-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8-25).
^ Massry winners helped launch gene editing revolution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November 6,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3-27).
^ 2015 Genetics Prize: Jennifer Doudna . The Gruber Foundation. [October 24,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9-05).
^ Jennifer Doudna . Canada Gairdner Foundation. [November 2, 201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6-12).
^ Alpert Prize Recognizes CRISPR Pioneers . Harvard Medical School. [October 20,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7-12).
^ Paul Ehrlich and Ludwig Darmstaedter Prize 2016 for Charpentier and Doudna . Press Office of the Paul Ehrlich Foundation. [March 14, 201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0-23).
^ Heineken Prizes – Jennifer Doudna . 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May 10, 2016]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5-13).
^ Tang Prize Foundation>>Laureates>>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2016 Tang Prize in 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 . [2016-12-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11-07).
^ The 2016 HFSP Nakasone Award goes to Emmanuelle Charpentier & Jennifer Doudna . 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me. [September 9, 2016] . (原始内容 存档于September 27, 2018).
^ 2016 L'Oréal-UNESCO For Women in Science Awards . UNESCO. [November 6, 2017] .
^ 第一次,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女科学家!她们做了一把锐利的"剪刀" . 证券时报网. 2020-10-08 [2021-06-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7-29) (中文) .
^ Jennifer Doudna . Wolf Foundation. 沃尔夫奖 . 2020-01-13 [2021-06-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05) (英语) .
^ 两名女科学家分享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 . 新华社 . 2020-10-08 [2021-06-1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6-12) (中文) .
外部链接
1901年-1925年 1926年-1950年 1951年-1975年 1976年-2000年 2001年-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4年、1918年、1920年、1921年、1925年、1927年、1938年、1943年、1944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2012年 2013年 特别奖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特别奖 2017年 2018年 特别奖 2019年 特别奖 2020年 2021年 特别奖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生命科学突破奖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数学突破奖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天体物理学奖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2014年 2016年 2018年 2020年 2022年
纳米科学奖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2014年 2016年 2018年 2020年 2022年
神经科学奖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2014年 2016年 2018年 2020年 2022年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代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代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代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代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代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艺术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文学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社会科学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科学技术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交流与人文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国际合作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体育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和平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代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代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Template:BBVA基金会前沿知识奖获得者
Template:Authority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