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华(1912年6月2日—1979年2月7日),原名蘇七生,湖南省平江县三墩乡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将军衔。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苏振华历任红五军任排长、连政治委员、团党总支书记、师经理处政治委员、红五师第十三团政治委员、红三军团十二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兼鲁西军区政委、冀鲁豫军区政委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海軍第一副司令员、第一政委、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等职。
生平
早期经历
苏振华1926年参加儿童团,1927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28年参加平江扑城暴动。1929年参加游击队,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被选为红三军团连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参加过长沙战鬥。同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2]。
1931年起,苏振华在红五军任排长、连政治委员、团党总支书记、师经理处政治委员、红五师第十三团政治委员等职。曾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3]。1934年10月,苏振华参加长征,任红4师第12团政治处主任,率部参加攻克土城、娄山关、遵义城等战斗。在长征途中,他和十二团政委钟赤兵带领该团一举攻占娄山关口,钟赤兵负重伤后接任团政委,和团长谢嵩一道指挥部队击退敌人,突入遵义城[4]。到陕北后,参加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1936年6月,入红军大学第一期第一科学习。1937年1月起,苏振华任抗日军政大学任第2、第1大队大队长[2]。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1939年7月,随罗瑞卿到华北抗日根据地[4]。1940年5月,苏振华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后为教导第3旅)兼鲁西军区政治委员[5]。1941年初,苏振华与杨勇率教导第3旅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法,取得潘溪渡战斗的胜利,继又挫败了日军对鲁西区的扫荡[6]。1941年5月,任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多次挫败日军扫荡,扩大根据地。1944年5月,苏振华任新的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兼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7]。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与杨得志率部参加邯郸战役[8]。12月,中共中央为了和国民政府争夺东北,电令杨得志、苏振华率晋冀鲁豫1纵北上,到达热河后被留下[9]。1946年,苏振华与杨得志率一纵参加了保卫晋察冀边区主要城市承德的战役,但失利。同年12月,苏振华率一纵南下归建晋冀鲁豫军区[4]。
1947年,第一纵队与第七纵队合编,组建新的第一纵队,苏振华任政治委员[10]。1947年4月,率部参加豫北战役。其后,在鲁西南战役中,一纵突破国军黄河防线,一举攻克郓城。尔后,率部参加进军大别山,组织指挥高山铺战役。1948年,率军与国军战斗于北向店,完成掩护友军南下桐柏山的任务。5月参加宛东战役。6—7月,在豫东战役中,连续3次狙击国军胡琏、吴绍周兵团北援,歼灭7,000多人。淮海战役开始后,苏振华与杨勇先在张公店地区歼灭国军181师5,000余人,俘虏师长米文和;之后参加双堆集战役,俘吴绍周等将官9人[11]。
1949年2月,苏振华任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政治委员[12],参加渡江战役,攻占衢州、景德镇、上饶等20余座城镇。11月进军西南,占领贵州后,任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至1954年12月)[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4年5月,苏振华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2月任海军政委。1958年,他率团出国购买、引进海军装备。后领导建立海军科学研究基础和比较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他主持组建了6个海军专业研究所,并设立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1959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蘇振華被宣布为“三反分子”、“鄧小平安在海军的定时炸弹”,受到殘酷迫害[4]。
1972年5月,苏振华復出,出任海軍第一副司令员,1973年3月改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1974年2月,参与指挥西沙海战[2]。1975年2月,任中央军委常委。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苏振华攻击邓小平“五毒俱全”[14]。1976年“粉碎四人帮”政变中,与耿飚等受华国锋、叶剑英指派连夜接管了控制的新华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宣传机构。为防止“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策划叛乱,10月,中共中央派他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与倪志福、彭冲到上海主持工作[15]。从此成为华国锋在军中最重要和最有分量的铁杆支持者。1977年8月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8年3月,南海舰队主力舰160号导弹驱逐舰爆炸,不久沉没。鄧小平借此重大事故对苏振华严厉指责,“严肃地批评海军党委第一书记苏振华麻木不仁”,苏振华对此严重不满。4月12日,苏振华到华国锋处长谈5小时,华国锋表示要到大连检阅海军,对苏振华予以支持[16]。因叶剑英到广州休息,苏振华得以背着叶剑英、邓小平等擅自调动军队,对叶剑英、邓小平等是大忌。后来,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参谋长杨国宇将此事报告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罗当即请示鄧小平,“在叶剑英的大力追查下”,制止在大连举行海军大检阅[17][18]。
苏振华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1979年2月7日,因突发心包膜破裂在北京猝然逝世,骨灰根据遗愿,撒入大海。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外交部下半旗。
家庭
參考文献
|
---|
1973年8月30日 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73年8月至1977年8月任职 |
9-3+2 常委会委员 | 毛泽东(中央主席,1976年逝世) · 华国锋(1976年任职,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央主席) · 周恩来(中央副主席,1976年逝世) · 王洪文(中央副主席,1977年撤职) · 康生(中央副主席,1975年逝世) · 叶剑英(中央副主席) · 李德生(中央副主席,1975年辞职) · 邓小平(1975年任职,1976年撤职,1977年复职,中央副主席)其他按姓氏笔划为序:朱德(1976年逝世) · 张春桥(1977年撤职) · 董必武(1975年逝世) |
---|
21-4+1 委员 | 按姓氏笔划为序:毛泽东 · 王洪文(1977年撤职) · 邓小平(1973年任职,1976年撤职,1977年复职) · 韦国清 · 叶剑英 · 刘伯承 · 江青(1977年撤职) · 朱德 · 许世友 · 华国锋 · 纪登奎 · 吴德 · 汪东兴 · 陈永贵 · 陈锡联 · 李先念 · 李德生 · 张春桥(1977年撤职) · 周恩来 · 姚文元(1977年撤职) · 康生 · 董必武 |
---|
4 候补委员 | |
---|
|
|
---|
|
5-1+3 常委会委员 | 华国锋(中央主席至1981年→1981年当选为中央副主席) · 胡耀邦(1980年增选,中央总书记,1981年当选为中央主席) · 叶剑英(中央副主席) · 邓小平(中央副主席) · 赵紫阳(1980年增选,1981年当选为中央副主席) · 李先念(中央副主席) · 陈云(1978年增选,中央副主席) · 汪东兴(中央副主席,1980年辞职) |
---|
23-4+6 委员 | 华国锋 其他按姓氏笔划为序:王震(1978年增选) · 韦国清 · 乌兰夫 · 方毅 · 邓小平 · 邓颖超(1978年增选) · 叶剑英 · 刘伯承 · 许世友 · 纪登奎(1980年辞职) · 苏振华(1979年逝世) · 李先念 · 李德生 · 吴德(1980年辞职) · 余秋里 · 汪东兴(1980年辞职) · 张廷发 · 陈云(1978年增选) · 陈永贵 · 陈锡联(1980年辞职) · 胡耀邦(1978年增选,1978年兼中央秘书长至1980年) · 赵紫阳(1979年选举) · 耿飚 · 聂荣臻 · 倪志福 · 徐向前 · 彭冲 · 彭真(1979年选举) |
---|
3-1 候补委员 | 陈慕华 · 赵紫阳(1979年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 赛福鼎 |
---|
|
|
---|
1959年9月26日决定,任期至1969年4月28日 |
主席 | |
---|
3+4-1 副主席 | 林彪 · 贺龙(1967年1月停职) · 聂荣臻 · 陈毅(1966年1月增补) · 刘伯承(1966年1月增补) · 徐向前(1966年1月增补) · 叶剑英(1966年1月增补) |
---|
13+4-5 常委 | 毛泽东 · 林彪 · 贺龙 · 聂荣臻 · 朱德 · 刘伯承 · 陈毅 · 邓小平(1967年1月停职) · 罗荣桓(1963年12月逝世) · 徐向前 · 叶剑英 · 罗瑞卿(1965年12月撤职) · 谭政(1961年1月撤职) · 谢富治(1967年3月增补) · 萧华(1967年3月—7月) · 杨成武(1967年3月—1968年3月) · 粟裕(1967年3月增补) |
---|
8-6 非常委委员 | 粟裕 · 陈赓(1961年3月逝世) · 萧劲光 · 王树声 · 许光达(1967年1月停职) · 萧华(1967年7月停职) · 刘亚楼(1965年5月逝世) · 苏振华(1967年1月停职) |
---|
秘书长 | 罗瑞卿 → 叶剑英(1966年5月任)
|
---|
副秘书长 | 苏振华 · 萧向荣(1966年5月停职) · 萧华(1959年10月—1967年7月) · 杨成武(1965年6月—1968年3月) · 王新亭(1966年3月增补) |
---|
军委办公会议[注 1] | 罗瑞卿 · 谭政 · 杨成武 · 萧华 · 邱会作 · 张爱萍(1960年5月—1967年7月) |
---|
军委办事组[注 2] |
杨成武(组长,1967年9月任) · 吴法宪 · 叶群 · 邱会作 · 张秀川 · 李天焕(1967年10月增补) · 刘锦平(1967年10月增补)
- 黄永胜(组长) · 吴法宪(副组长) · 叶群 · 李作鹏 · 邱会作 · 谢富治(1968年11月增补) · 温玉成(1968年11月增补) · 李天佑(1969年1月增补)
|
---|
|
|
---|
|
主席 | 华国锋(中共中央主席,1981年6月辞职) → 邓小平(1981年6月六中全会决定) |
---|
5-1 副主席 | |
---|
秘书长 | 罗瑞卿(1978年8月逝世) → 耿飚(1979年1月任) → 杨尚昆(1981年7月任) |
---|
8-4+8 常委 | 李先念 · 汪东兴(1980年2月五中全会辞职) · 陈锡联(1980年2月五中全会辞职) · 韦国清 · 苏振华(1979年2月逝世) · 张廷发 · 粟裕 · 罗瑞卿 · 王震(1978年3月增补) · 耿飚(1979年1月增补) · 许世友(1980年1月增补) · 杨得志(1980年1月增补) · 韩先楚(1980年1月增补) · 杨勇(1980年1月增补) · 王平(1980年1月增补) · 杨尚昆(1981年7月增补) |
---|
63-5 委员 | |
---|
|
|
---|
- 王宏坤(1955年9月27日)
- 苏振华(1963年9月28日)
- 李耀文(1988年9月14日)
- 张连忠(1993年6月7日)
- 周坤仁(2000年6月21日)
- 石云生(2000年6月21日)
- 杨怀庆(2000年6月21日)
- 胡彦林(2004年6月20日)
- 张定发(2004年9月25日)
- 吴胜利(2007年7月6日)
- 童世平(2010年7月19日)
- 孙建国(2011年7月23日)
- 刘晓江(2011年7月23日)
- 苗华(2015年7月31日)
- 袁誉柏(2019年7月31日)
- 沈金龙(2019年7月31日)
- 秦生祥(2019年7月31日)
- 董军(2021年9月6日)
- 刘青松(2022年1月21日)
- 袁华智(2022年1月21日)
- 胡中明(2023年12月25日)
- 王仁华 (2024年3月28日)(同批授衔者按当时排名顺序)
|
|
---|
|
中華民國時期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