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华 (上将)
萧华(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又名萧以僔,男,江西兴国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其姓名受二简字影响有时写作“肖华”。 萧华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历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营政委、团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红一军团组织部长、红二师政委,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政委、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一兵团政委、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委,参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并指挥长春围困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时遭受迫害,后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兰州军区政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萧华于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也是授衔时最年轻的上将。 生平红军时期萧华1927年春秘密加入中共党外围组织“青年干社”,1928年加入共青团,同年12月20日参加兴国暴动。1929年2月,萧华参加兴国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学习,后任共青团兴国县委组织委员,年底被推选为兴国共青团县委书记。 1930年在毛泽东视察兴国时向其汇报工作,受到其赏识,不久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时年仅14岁。萧华出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特务营三连政委、特务营政委。1932年1月,任红十师三十团政委,4月任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1933年9月,萧华任少共国际师(1934年春改称红军第15师)政委,同师长陈光率部参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闽北拿口战斗、黎川团村战斗、广昌保卫战、驿前防御战、石城保卫战,完成中央军委交给的任务[3]。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与彭绍辉率红15师突破国军四道封锁线,掩护军委纵队。在湘江战役中,红15师损失惨重。1935年1月,红15师番号撤销,萧华调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 1935年3月21日,萧华率红军先遣部队强渡乌江,为大部队前进打开通道。5月,萧华协助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保障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4]。在红军强渡大渡河时,萧华亲自吹冲锋号鼓舞红军战士。1935年6月起,任红二师政治委员、红军陕甘支队第一大队政委,率部参与腊子口战役、攻克通渭以及青石嘴战斗,于10月到达陕北,并参加直罗镇战役[3]。1935年12月,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委,参加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和山城堡战役。1936年2月东征战役的兑久峪战斗中,萧华左腿负伤。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5][6],参与平型关战役[7]。10月,萧华任第343旅政委,参与广阳伏击战和午城、井沟战斗。 1938年6月,萧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343旅部分机关人员和少量部队进入冀鲁平原,于1938年9月27日抵达山东乐陵,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组建了两万人的部队,被称为“娃娃司令”。由于冀鲁边区威胁天津、沧州、德州、济南等地和津浦铁路,因此遭到日军多次扫荡。1939年,冀鲁边区灾荒严重,大部队难以存留,萧华不得不于9月下旬率主力转移至鲁西[8]。1939年11月,萧华出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次年年初被选为鲁西行政公署主任,在鲁西开辟根据地。1940年7月,萧华率部击败国军石友三部。 1941年12月起,肖华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协助罗荣桓领导山东根据地的斗争,粉碎日军扫荡,并争取了四支伪军部队参加八路军。萧华还领导了山东地区的整风运动、精兵简政、开展“铁的模范党军活动”等项工作[3]。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抗战胜利后,萧华率部渡海抢占东北,开辟南满根据地,任东满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委。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和中共辽东省委书记。1946年4月,指挥本溪保卫战,但最终放弃本溪;5月,指挥鞍海战役,迫使国军184师师长潘朔端率部倒戈;10月,指挥新开岭战役,歼灭国军25师8,000余人[9]:158。1946年12月,由于南满局势恶化,陈云和萧劲光被派到南满地区领导工作,萧华改任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南满分局副书记[10],协助指挥了四保临江战役,后又参与夏秋冬攻势。 1948年5月,萧华任东北军区第一前线指挥所(后改第一兵团)政治委员,与萧劲光共同指挥长春围困战[9]:326。在迫使长春国军投降后,南下参与辽沈战役的沈阳外围作战。11月,萧华任东北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参与平津战役。1949年3月,萧华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9]:446[11],4月28日改任第13兵团政治委员[9]:469。1949年7月,萧华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率团到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会,并当选为第二届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理事,尔后,应邀访问了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萧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与刘亚楼合作组建解放军空军。4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11月兼任政治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时年仅39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将。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2月任总干部部部长[13]。 1959年10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庐山会议后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北京军区参谋长锺伟为彭德怀辩白,萧华当场下令把鍾偉带上手铐押出会场。1964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9月,接替病故的罗荣桓,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65年1月军委办公会议上,萧华批判上年的大比武、大练兵和十三陵的军事表演,马上遭到杨得志、杨勇、秦基伟等围攻。1966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曾参与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连队管理教育工作条例》。 1967年7月25日,蕭華在文革中受冲击,被关入狱中长达7年[14]。1975年7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1977年任兰州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甘肃省委第二书记。 萧华是著名歌曲《长征组歌》的作词者。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3年6月,萧华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5年8月12日于北京病逝。 著作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