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海南监牧区
天主教海南宗座監牧區(拉丁語:Apostolica Praefectura Hainanensis;中國官方稱為:海南教區)是天主教在中國海南省設立的一個宗座監牧區,直屬聖座。[1][2] 概況1936年5月25日,海南自治傳教區升格為海南宗座監牧區。宗座監牧區範圍覆蓋全個海南島,教座位於海南省海口市振东街127号耶穌聖心主教座堂。 1950年,海南宗座監牧區信徒人數為3,419人、9個堂區、19位司鐸和20位修女。2012年,宗座監牧區有信徒約6,000人、8座聖堂、司鐸和修女各2位。現時宗座監牧處於教座出缺狀態,教區長楊海龍神父。 歷史1632年(明崇禎5年),葡屬澳門耶穌會派遣會士到海南島傳教。1635年,耶穌會士將海南島劃分為瓊州、定安、澄邁、抱角4個堂區。1637年,海南島已有330名信徒。1639年海南島發生教難。1652年和1670年,先後有耶穌會會士被海盜拋入海中溺斃,當時,根據會士教徒名冊記錄信徒人數為2,253人。[3] 18世紀初至1904年,再由澳門教區派遣司鐸前來傳教。1904年至1929年期間,轉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會士負責管理。[4] 1929年4月15日,聖座從廣東省廣州宗座代牧區劃出海南省設立海南自治傳教區,轄區面積35,000平方公里,由法國比布斯二心會會士負責管理,余禮灼神父出任傳教區神長。1936年5月25日,海南自治傳教區升格為海南宗座監牧區,余禮灼神父出任宗座監牧。 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地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開始針對天主教進行宗教迫害及打壓,教會已經無法正常功能。1950年代初,法國籍宗座監牧德文彬神父被捕。其後,德神父與其他外籍傳教士先後被中國政府驅逐出境,先後由謝瑞光神父和⿈中⽂神父出任教區長。[5]1950年,驅逐外籍傳教士後宗座監牧區只剩下司鐸和修女各一位與信徒3,419人。當時的信徒多數是當地種田和外來打工的漢族,很少有黎族或苗族原住民。 1966年至1979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宗座監牧區的所有宗教活動停止。1980年6月16日,宗座監牧德文彬神父在法國去世,自始宗座監牧區一直處於教座出缺狀態。 2012年至2013年期間,宗座監牧區內的定安縣深水田聖德肋撒堂、仙溝鎮永援聖母堂和海口聖若瑟堂首先修復完成重新舉行宗教活動。[6][7][8]。2015年4月20日,宗座監牧區成立慈善組織海星公益服務中心由張文明神父負責,以協助長期病患者。[9][10][11] 歷任主教海南傳教區神長海南宗座監牧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