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麵包
蘋果麵包(英語:Apple Bread),是台灣的一種素食點心,常作為早餐或點心零食。配方發明人為劉哲基,在台灣中小學福利社或是地方的雜貨店、超商、超市等都有販售。其原始製作靈感來自國軍的軍用口糧,為加入小麥胚芽和雞蛋的麵糰發酵後製成。命名來源是因當時蘋果西打的廣告有名,且蘋果為稀貴的水果,便以此命名。 劉哲基於1961年在加拿大傳教士富力農的建議下,開始和駐台美軍做麵包生意。因美軍醫生檢查結果未通過而致使代購生意變冷淡。劉經由劉東崑牧師和美軍醫生的協助下自己成立劉麵包廠。之後遇到週轉不當和中美斷交,因此,劉哲基向友人借錢,在美國開設能衛康公司麵包廠,並在2008年回台設廠。 發明歷史蘋果麵包發明人為劉哲基,生於山東,前中華民國陸軍少校。 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來到台灣,1951年畢業於政工幹校[2],1959年退伍。根據其子劉大偉的回憶,劉哲基來台後得了肺結核第三期[3],病中由陳維屏牧師為其受洗並信奉基督教[4]。但醫生為劉哲基檢查照X光時,發現肺病居然好了[3]。受訪時,劉哲基指著書櫃裡86本記錄的寶貴日說:對他而言,若沒有信耶穌,就沒有現在的麵包廠[4][5]。 劉哲基在退伍後為了生活,以販賣饅頭為主。在一名加拿大傳教士富力農的建議下,發明配方「蘋果麵包」,製作並出售給駐台美軍食用[4]。1961年,美軍醫生懷疑麵包不合衛生標準而做檢查,因為檢查結果未通過而致使生意變冷淡。經由劉東崑牧師和美軍醫生的協助,成立劉麵包廠。1970年和1978年又分別遇到週轉不當和中美斷交[6],頓時美軍紛紛離台,於是劉哲基向美軍友人借錢,在美國開設屬於自己的能衛康公司麵包廠[3]。2008年,他回到台灣開設麵包廠。他在台灣的事業,以招牌「蘋果麵包」,打響名號[3][7]。劉哲基曾先後受蔣經國和馬英九召見,老榮民尹殿甲則幫助劉哲基經營店面超過25年。 在一般商店販售的蘋果麵包,使用了乳化劑,名稱為T-95乳化劑(中文譯名乳化安定劑),屬於一種黏稠劑。[8][9] 名稱來源蘋果麵包的主原料為小麥胚芽及雞蛋,發酵後製成。其原始製作靈感來自國軍的軍用口糧。成份中不含蘋果,蘋果只是商品名稱的一部份。劉哲基在發明配方之時,蘋果是稀有又昂貴的食物,被視為有錢人才吃得起的水果,正是稀有可貴、又能滿足基層民眾渴望的象徵[10],且正逢當時蘋果西打的廣告有名,便以此命名之。[11][12] 第五代的蘋果麵包,已經加入蘋果餡,成為了真正的「蘋果麵包」[13]。 代表性蘋果麵包是劉麵包廠的代表作,是許多民眾記憶中的足以代表台灣的經典麵包,其特有的小麥香氣,已被認定為「無法取代的麵包味」了。[14][15] GABEE創辦人暨第一屆台灣咖啡大師比賽冠軍林東源,認為蘋果麵包加果汁牛奶是他記憶中台灣的一種代表性組合[16]。 食品安全問題蘋果麵包的配方後續有多家廠商紛紛生產,食品安全事件眾多,詳情請參見以下表格。
其他蘋果麵包甚至被製作成傳統拜祭用三牲,以不殺生的方式取代,簡稱「蘋果三牲」[30]。而在《我的少女時代》中,福利社有販賣蘋果麵包的場景。網友回憶,學生時代曾有人將女性用品衛生棉稱作「蘋果麵包」[31]。 註釋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Information related to 蘋果麵包 |